[发明专利]光通信系统、光发送器及转发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70334.6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9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慎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4J14/00 | 分类号: | H04J14/00;H04J11/00;H04J14/04;H04J14/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通信 系统 发送 转发器 | ||
1.一种光通信系统,其中光发送器在码元时间内将数字数据映射至相互正交的多个子载波而进行调制,经由光纤用光信号进行发送,光接收器对在该光纤中传播来的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将各子载波信号解调而再现原来的数字数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发送器具备:
发送信号处理部,在码元时间内将数字数据映射至相互正交的多个子载波而进行调制,由调制后的子载波信号生成基带OFDM信号;和
电光转换部,将该基带OFDM信号调制为激光,生成光OFDM信号;
由上述发送信号处理部和上述电光转换部按照每个码元时间交替地发送波长不同的光OFDM信号;
上述光接收器具有:
至少一个由延迟干涉部和平衡型光电转换部构成的组,该延迟干涉部使经由光纤从上述光发送器接收到的光OFDM信号的一部分延迟码元时间而与光OFDM信号合成,该平衡型光电转换部将合成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和
接收信号处理部,由上述光电转换部的输出得到子载波信号,根据该子载波信号将数据解调,再现原来的数字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发送器将由多个子载波和载波构成的光OFDM信号的波长按照每个码元时间交替地改变而发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载波的频率与单个的子载波的频率的差至少为多个子载波整体的频带宽度的一半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发送器,
对于第1载波、和频率比该第1载波大的第2载波,
生成包含多个子载波和处于该子载波的下边带波中的第1载波的第1光OFDM信号,
生成包含多个子载波和处于该子载波的上边带波中的第2载波的第2光OFDM信号,
对该第1光OFDM信号及第2光OFDM信号按照每个码元时间交替地进行发送。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收信号处理部中,按照对上述光电转换部的输出进行模拟数字A/D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而得到的每个子载波,减去1码元时间之前的子载波的数据,得到每个码元时间的子载波。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接收器还具备将来自上述光发送器的光OFDM信号根据波长分别向两个输出端口分波的滤光器;
使来自上述滤光器的两个输出端口的光向两个上述延迟干涉部分别入射,将这两个上述延迟干涉部的各自的输出用两个上述平衡型光电转换部分别转换为电信号;
上述接收信号处理部对转换后的电信号按照每个码元时间交替地进行选择,根据所选择的信号得到子载波信号,再现原来的数字数据。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光转换部具有:
光源部,按照每个码元时间交替地输出2波长的光;
振荡部,分别产生两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和余弦波信号;
第1加法器,对基带OFDM信号的实部,按照每个码元时间交替地加上两个频率的余弦波信号;
第2加法器,对基带OFDM信号的虚部,按照每个码元时间交替地加上两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和
光I-Q调制器,用来自上述第1加法器及第2加法器的信号对来自上述光源部的光进行调制,输出光OFDM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两个频率的正弦波信号是相反相位。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光转换部具有:
光源部,按照每个码元时间交替地输出2波长的光;
振荡部,分别产生不同的两个频率的余弦波信号;
加法器,对基带OFDM信号的实部,按照每个码元时间交替地加上两个频率的余弦波信号;
光I-Q调制器,用来自上述加法器的信号及基带OFDM信号的虚部对来自上述光源部的光进行调制并输出;
上述光发送部还具有将在OFDM信号的两侧出现的两个载波的一个截断的带通滤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703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组交换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