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经固定接入的网络业务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8337.6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R.路德维希;H.斯特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51 | 分类号: | H04L12/85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美灵;朱海煜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固定 接入 网络 业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处理经固定接入的网络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网络中,业务分隔是允许不同类型的分组业务在用户平面业务转发功能中接受例如相对于排队、调度误差控制或诸如此类的不同处置的概念。为实现业务分隔,边缘节点可将分组分类成不同业务类,例如,话音业务、多媒体业务或因特网业务。基于此业务分类,可为数据分组提供标示,标示允许用户平面业务转发功能将数据分组与相应业务类及关联转发处置相关联。
如果边缘节点是例如使用数字订户线路(DSL)或同轴电缆技术,在经固定接入与网络传递数据业务的住宅网关,则基于端口映射,在上行链路方向,即,从住宅网关到网络,实现业务分类是已知的。在此情况下,为住宅网关提供了多个物理端口,每个物理端口专用于某个类型的终端装置,例如,用于连接到固定电话的话音端口,用于连接到数字电视或数字机顶盒的电视端口及用于连接到计算机或其它类型的多用途因特网装置的因特网端口。因特网端口也可耦合到无线局域网(WLAN)的接入点,有时也称为WiFi接入点。在此类情形中,在话音端口中接收的所有业务可分类为话音业务,在电视端口上接收的所有业务可分类为多媒体业务,以及在因特网端口上接收的所有业务可分类为因特网业务。随后,可为分类的业务的数据分组提供经固定接入在上行链路传送中要使用的对应标示。
作为备选,业务分类可基于住宅网关的半静态配置。例如,发送到某个因特网协议(IP)地址或某个IP地址范围的所有数据业务可被指派到某个业务类。此方案也可在边缘节点是在使用无线接入技术与固定接入节点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时应用。此外,分类规则能够通过信号从网络发送到边缘节点。
然而,使用实现业务分类的上述概念,网络运营商可难以以使得业务分类以所需方式实现的此类方式有效地管理大量的边缘节点。
相应地,需要用于处理经固定接入的网络业务的强大、有效技术。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在通信装置中处理网络业务的方法。根据方法,在通信装置中经固定接入接收入局数据分组。数据分组包括第一标识符并且被指派到某个业务类。在要从通信装置经固定接入传送的出局数据分组中,检测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一标识符是互补的第二标识符的数据分组。具有所述第二标识符的检测到出局数据分组被指派到与具有所述第一标识符的入局数据分组相同的业务类。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配置成经固定接入从网络接收入局数据分组的接口和配置成经固定接入将出局数据分组发送到网络的接口。通信装置还包括业务分类器。业务分类器配置成检测包括第一标识符的入局数据分组和包括与所述第一标识符互补的第二标识符的出局数据分组。另外,业务分类器配置成将具有所述互补第二标识符的所述出局数据分组指派到与具有第一标识符的入局数据分组相同的业务类。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可提供其它方法或装置。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由通信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促使通信装置根据上述方法操作的程序代码。
附图说明
图1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其中可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念的通信网络环境。
图2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其中可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念的通信系统。
图3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数据分组的示例。
图4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数据分组的又一示例。
图5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在数据分组中的标识符和互补标识符。
图6以示意图方式示出在数据分组的报头部分中的信息字段。
图7以示意图方式示出支持数据分组的标记的协议帧。
图8以示意图方式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实现。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示出处理UL数据业务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8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