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式按摩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67534.6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0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石黑文敬;刘颖;沼田康一;清水新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张成新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式按摩器。
背景技术
作为座椅式按摩器,已知有一种在座部的后部设有靠背部,并且在靠背部中设有按摩使用者背部的按摩机构的座椅式按摩器。在这种座椅式按摩器中,提出了一种在靠背部的左右两侧以对置配置的方式设有气囊,从而能够从左右两外侧按摩就座于座部上的使用者的双肩或双臂的、带有侧部揉捏装置的座椅式按摩器(例如专利文献1)。
在该带有侧部揉捏装置的座椅式按摩器中,侧部揉捏装置被固定在靠背部上。因此,存在当使用者坐到座部上或者从座部站起来时肩部等的身体的一部分碰到侧部揉捏装置的情况。另外,在将该座椅式按摩器作为平常坐的椅子(躺椅)而使用时,侧部揉捏装置不但会成为障碍,而且也成为有损美观的一个原因。
因此,提出了一种能够通过位置切换机构将作为侧部揉捏装而使用的一对按摩机构的状态在朝向靠背部的前侧突出的使用状态和与该使用状态相比而朝向后侧后退了的收容状态之间自如地进行切换的座椅式按摩器(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06-255156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报、特开2010-167154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座椅式按摩器中,如上所述,能够将一对按摩机构的状态在前侧的使用状态和后侧的收容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在一对按摩机构处于收容状态的情况下,当使用者坐到座部上或者从座部站起来时,各按摩机构不会成为障碍。此外,由于在一对按摩机构中采用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而调节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的构成,因此,还具有能够防止由气囊施加的按压力过大或者相反过小的优点。
但是,存在一对按摩机构在处于收容状态时朝向靠背部的后侧(按摩椅的后侧)大幅突出的情况。因此,在将该座椅式按摩器靠近墙边而设置时,存在少许一对按摩机构与墙壁发生接触干扰的危险。另外,即使在不将座椅式按摩器设置在墙边的情况下,也存在下述那样的危险,即,当人从靠背部的后侧通过时,朝向靠背部的后侧突出的一对按摩机构变得碍眼、或者有时会与人发生接触。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用于对就座于座部上的使用者的侧部进行按摩的按摩机构的座椅式按摩器,该座椅式按摩器的按摩机构并未朝向靠背部的后侧突出,由此,能够将该座椅式按摩器设置在靠近墙边的位置,另外,对于从靠背部的后侧通过的人来说在外观上美观且不会造成障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法。
本发明的座椅式按摩器具有座部和设置在座部的后部的靠背部,上述座椅式按摩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靠背部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对按摩机构,并且,一对上述按摩机构经由宽度切换机构被安装在上述靠背部上,其中,一对上述按摩机构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朝向靠背部的前侧突出从而对使用者身体的侧部进行按摩,上述宽度切换机构使一对上述按摩机构维持朝向靠背部的前侧突出的状态,并且将一对上述按摩机构的状态在相互分离状态和相互靠近状态之间自如地进行切换。
优选上述按摩机构被构成为:在其末端侧设有轴心朝向上下方向的摆动支点,按摩机构绕上述摆动支点进行摆动。
进而优选上述宽度切换机构具有棘轮部,该棘轮部在将一对按摩机构从相互分离状态切换为相互靠近状态时,能够将一对按摩机构相互之间的距离分阶段地缩小并且加以保持;上述棘轮部具有棘爪部和齿条部件,该棘爪部与上述按摩机构的绕摆动轴心的摆动相联动而进行移动,该齿条部件以固定的状态设置在靠背部上并且该齿条部件上形成有与上述棘爪部啮合的多个进给齿;在上述齿条部件上设有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通过使该棘爪部从与该棘爪部啮合的一侧进给齿返回至另一侧进给齿,从而使一对上述按摩机构从相互靠近状态恢复至相互分离状态。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按摩机构的宽度方向内侧设有能够对使用者的肩部或臂部的侧部进行按压的气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座椅式按摩器,用于对就座于座部上的使用者的侧部进行按摩的按摩机构并未朝向靠背部的后侧突出,由此,能够将该座椅式按摩器设置在靠近墙边的位置上,另外,对于从靠背部的后侧通过的人来说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实质上都不会造成障碍。
附图说明
图1是图7的A-A线剖视图(相互分离状态)。
图2是图7的A-A线剖视图(从相互分离状态起朝向宽度缩小的方向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动作后的状态)。
图3是图7的A-A线剖视图(相互靠近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7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式铜球添加装置
- 下一篇:加热内胆、加热器、及加热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