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冷却用基础油、混合该基础油而成的机器冷却油、通过该冷却油冷却的机器以及使用该冷却油的机器冷却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60458.6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坪内俊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0M105/36 | 分类号: | C10M105/36;C10M105/18;C10N20/00;C10N20/02;C10N30/00;C10N40/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李晓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 冷却 基础油 混合 通过 以及 使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冷却用基础油、混合该基础油而成的机器冷却油、通过该冷却油冷却的机器以及用该冷却油的机器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的高性能化,马达的功率密度上升,发热量也在增加。因此,不仅谋求提高线圈或磁铁等的耐热性,而且在马达的高效率化导致的发热量的减少等,马达设计上也需要各种研究。
作为马达的冷却法,大体分有气冷、水冷以及油冷3种方式。其中,气冷方式在无需特别准备冷却介质方面优异,但难以确保大的冷却容量。水冷方式由于水的导热率高,因此冷却性优异,但其具有导电性,不能直接冷却马达线圈,需要布满冷却管,因此具有冷却装置变大的问题。
相对于这些冷却方式,油冷方式由于使用的油冷却效率优异,同时导电性也低,因此可以直接冷却,可进行紧凑的设计。因此,在同时需要旋转部件的润滑时,通过同一包装化,也可以将马达冷却油作为兼用油使用。例如,在混合动力车中,使变速机油循环来同时进行马达的冷却的装置被实用化。又,在电动汽车的车轮驱动马达中,使润滑油循环、兼具行星齿轮的润滑和马达线圈冷却的设计上也做了研究。
作为如此同时进行变速机等的润滑和马达冷却的兼用油,例如提出有在低粘度的矿物油或合成油中混合(A)含有烃基的二硫代磷酸锌、(B)三芳基磷酸酯以及(C)三芳基硫代磷酸酯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而成的润滑油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又,使用了尿素加成值在4质量%以下、40℃时的运动粘度在25mm2/s以下、粘度指数为100以上的润滑油基础油的导热系数在720W/m2·℃以上的润滑油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2),或使用了以基础油总量为基准含有10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酯系合成油的、40℃时的运动粘度不足15mm2/s、粘度指数120以上、15℃时的密度在0.85g/cm3以上的润滑油基础油的导热系数在780W/m2·℃以上的润滑油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3)也被作为同样的兼用油提出。上述各文献中,记载了被提出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电绝缘性、冷却性以及润滑性优异,适宜用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等的安装电动马达的车。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2/0970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1616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242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关于润滑油组合物的冷却性只触及到使其达到低粘度的情况,关于冷却性能却没有任何公开。又,实施例中作为基础油记载的新戊二醇2-乙基己酸二酯或烷基苯的热传导低,不能说冷却性好。又,专利文献2中,说明书段落(0020)中记载了“作为尿素加成物...使热传导性恶化的成分...以充分的精度并且可靠地被捕集”。即,虽然提及尿素加成物成分是使热传导性恶化的成分,但从实际的热传导性方面来看正相反,认为“石蜡主链长的成分热传导差”的见解是错误的。所以,能否说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冷却性优异的润滑油组合物还留有疑问。又,在专利文献3中具体公开的酯化合物是壬二酸二-2-乙基己酯、新戊二醇-2-乙基己酸二酯、油酸-2-乙基己酯,但是热传导低,并不理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绝缘性、热传导性优异的机器冷却用基础油、混合该基础油而成的机器冷却油、通过该冷却油冷却的机器以及用该冷却油进行的机器冷却方法。
作为表示由流体引起的冷却性的尺度,有“导热系数(每单位面积、单位温度、单位时间的传热量)”,该值越大,冷却性越好。只是,导热系数不是物性值,是随着流速或材质等的条件而变化的值,因此在提高该值这样的设计上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要以流体方面的研究使热传导系数增大,关系到努塞尔数、雷诺兹数以及普朗特数,因此作为流体的物性值,运动粘度、导热率、比热容以及密度会影响到冷却性。具体地,运动粘度越小,导热率、比热容以及密度越大,作为流体的冷却性越优异。因此,以前一直研究着通过流体(润滑油等)的低粘度化来提高冷却性能。然而,润滑油的情况,若进行低粘度化,则冷却性能虽会提高,但不能确保充分的油膜厚度,导致润滑不良。因此,必要最低限度的临界粘度取决于变速机等的润滑部分的条件。因此,即便是相同的运动粘度,导热率、比热容以及密度越大的润滑油,其冷却性能越优异。例如,温度均一的板的强制对流引起的导热系数,是导热率的3分之2次方、比热的3分之1次方、密度的3分之1次方的比例,因此导热率的影响是最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出光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出光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0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