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座椅衬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9200.4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1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E·B·迈克拉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35 | 分类号: | A47C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潘飞;郑建晖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衬垫 结构 | ||
相关申请的相互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9年11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261,507的权益和优先权,该美国临时申请通过引用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座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用在座椅(诸如车辆座椅)中的座椅衬垫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车辆座椅通常是由子框架(sub-frame)和联结到子框架的衬垫(构成,以提供舒适性、对未被车辆悬架系统隔离的由道路引起的颠簸的隔离以及对座椅乘员的保护。已知的座椅衬垫具有多种设计,并且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例如,已知提供如下的座椅组件:其具有将子框架串起的悬挂席(suspension mat),悬挂席具有位于其上的泡沫衬垫。已知的座椅衬垫结构可能在提供舒适和保护方面并不有效。已知的座椅衬垫结构可能具有妨碍制造和组装的复杂设计。此外,已知的座椅衬垫结构可能相对庞大、笨重和昂贵。
因此,一直存在提供改进的座椅衬垫结构设计的需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衬垫结构,包括: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它们接合以形成多个腔。所述座椅衬垫包括能量吸收物质,其布置在所述多个腔内,以吸收乘员负载。多个弹簧被布置在所述多个腔内,以进一步促进对乘员的支撑和舒适性。
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座椅衬垫结构,包括:第一外壁和第二外壁,它们接合以形成多个腔。所述座椅衬垫包括能量吸收物质,其布置在所述多个腔内,以吸收乘员负载。多个弹簧被布置在所述多个腔内,以进一步促进对乘员的支撑和舒适性。所述座椅衬垫还包括支撑基底,其附接至所述第二外壁,以提供附加的支撑。
还提供了一种座椅衬垫结构,包括:衬垫构件,其具有第一侧、对立的第二侧、前侧、对立的后侧、上表面(其在第一侧枕(bolster)和第二侧枕处具有隆起部位),以及对立的下表面。第一组弹簧被布置在所述衬垫构件的第一侧内,以使得所述第一组弹簧被布置成从所述衬垫构件的前侧到所述衬垫构件的后侧的一行。第二组弹簧被布置在所述衬垫构件的第二侧内,以使得所述第二组弹簧被布置成从所述衬垫构件的前侧到所述衬垫构件的后侧的一行。所述第一组弹簧和所述第二组弹簧用以承托(straddle)和支撑货物和乘员。
本发明的一个优势是,所述座椅衬垫结构提供了增强的舒适性。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是,所述座椅衬垫结构更具有成本效益。本发明的又一个优势是,所述座椅衬垫结构相对轻便。
在结合附图的描述阅读下文之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势将更分明并得到更好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座椅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座椅框架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座椅衬垫结构的车辆座椅框架组件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结构性支撑基底的前视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结构性支撑基底的后视立体图。
图7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衬垫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5的结构性支撑结构与图7的衬垫构件联结成一个座椅靠背框架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案的结构性支撑结构和座椅靠背框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结构性支撑结构局部附接至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的结构性支撑结构完全附接至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案的衬垫结构附接至座椅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衬垫结构和座椅组件沿着A-A线的截面图。
图14是图12的衬垫结构附接至座椅靠背框架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又一个实施方案的衬垫结构附接至车辆座椅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带有具有不同尺寸和弹簧刚度系数(spring rate)的压缩构件的衬垫构件设计的侧视图。
图17是带有具有不同尺寸和弹簧刚度系数的压缩构件的衬垫构件设计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8是具有处于顶焊构造(top-weld configuration)的多个压缩构件的衬垫构件设计的侧视图。
图19是具有处于中焊构造(mid-weld configuration)的多个压缩构件的衬垫构件设计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森自控科技公司,未经江森自控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9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仪表台杂物箱用锁芯
- 下一篇:一种滚轴式自动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