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覆盖、封闭或者粘结细胞组织的复合粘合体系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6352.9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5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S.德尔;H.赫克罗特;C.埃格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10 | 分类号: | C08G18/10;C09D175/04;C09D175/12;C09J175/04;C09J175/12;A61L24/04;C09J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石克虎;林森 |
地址: | 德国莱***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覆盖 封闭 或者 粘结 细胞 组织 复合 粘合 体系 | ||
1. 复合粘合体系,包含由组织粘合剂组成的粘合层和大面积地施涂到所述粘合层上的保护层,其中所述组织粘合剂基于亲水的聚氨酯聚合物,且所述保护层为不透水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粘合剂包含:
A) 能由以下物质得到的异氰酸酯官能的预聚物,
A1) 脂肪族异氰酸酯,和
A2) 数均分子量≥400g/mol且平均OH官能度为2-6的多元醇,
B) 通式(I)的氨基官能的天冬氨酸酯
其中
X为通过从n元胺上去除伯氨基得到的n价有机残基
R1、R2为相同或不同的不含泽列维季诺夫活泼氢的有机残基,且
n为至少2的整数,
和/或
C) 异氰酸酯官能的预聚物A)与天冬氨酸酯B)的反应产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A1)仅包含脂肪族或者脂环族键合的异氰酸酯基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A2)是聚环氧烷聚醚,特别是基于环氧乙烷的单元含量占所含环氧烷单元总量的60到90重量%的聚环氧烷聚醚。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冬氨酸酯B)是式(I)的化合物,其中
X源自4-二氨基丁烷、1,5-二氨基戊烷、2-甲基-1,5-二氨基戊烷、1,6-二氨基己烷、2,2,4-或2,4,4-三甲基-1,6-二氨基己烷作为n元胺,
R1、R2在每一情况下相互独立地为C1到C10-烷基基团,且
n=2。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粘合剂不含天冬氨酸酯B),而仅含有反应产物C)。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断裂伸长率为≥ 100%,优选≥ 200%。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具有0.5到20MPa,优选1到15MPa,特别优选2到10 MPa的100%模量。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基于聚合物。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是聚氨酯、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环氧化物、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氯乙烯和/或相应的共聚物,优选聚丙烯酸酯和/或聚氨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是能通过以下的预聚合方法得到的聚氨酯,其中
a) 由以下物质制备异氰酸酯官能的预聚物
a1) 有机多异氰酸酯,
a2) 聚合物多元醇,其具有400到8000g/mol、优选400到6000g/mol且特别优选600到3000g/mol的数均分子量,以及1.5到6、优选1.8到3、特别优选1.9到2.1的OH官能度,和
a3) 任选的,分子量62到399g/mol的羟基官能的化合物,
以及
b) 随后,使来自a)的所述预聚物的游离NCO基团全部或者部分地与以下物质反应,使得链延长,
b1) 氨基官能的和/或羟基官能的化合物,其具有32到1000g/mol,优选32到400g/mol的分子量。
11. 生产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的方法,其中
I. 将由所述组织粘合剂组成的粘合层施涂至基材,和
II. 将不透水保护层大面积地施涂至所述粘合层。
12. 能通过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得到的复合粘合体系。
13.权利要求1-10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用作用以覆盖、封闭或粘结细胞组织的器件。
14. 权利要求1-10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粘合体系用于生产用以覆盖、封闭或者粘结细胞组织的器件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未经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63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