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化服装边缘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5005.4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9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J·翁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27/24 | 分类号: | A41D27/24;A41D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董彬 |
地址: | 英属维尔京群*** | 国省代码: | 维尔京群岛;V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服装 边缘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服装边缘以阻止该边缘磨损的方法。尤其是,本发明涉及强化诸如裤子、裙子、衬衫和上衣之类的棉质服装的边缘。
服装经过正常使用和洗涤过程后会发生磨损。形成衣服的末端的服装的边缘,由于其所在的位置的原因,会比服装的其它部位遭受更严重的磨损;由于这些服装的边缘具有较小的横截面积,因此,当其与服装的其它部位以及其它物品摩擦时,将遭受更大的摩擦力。尤其是在两个边缘交汇形成尖端或者拐角的情形中。在其它的磨损原因中,洗涤和烘干动作会引起摩擦。此外,衣服经受含酶洗涤剂的洗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织物对这种磨损性摩擦的抵抗力会降低。
服装边缘的磨损最初会形成形成“霜化”的形式,由于染料只渗入织物的外层纤维,因此当外层纤维因反复摩擦而被磨损时,布料的颜色会褪去。此外,磨损会导致起毛产生碎屑,服装边缘部位的纤维经穿着产生断点,导致松散的纤维端部被暴露在边缘部位,并最终在布料中形成破洞。很明显,这种磨损会导致损害服装的审美性,从而会表现出这种服装对正常磨损的不令人满意性。
由天然纤维(诸如棉(cotton)、丝(silk)、羊毛(wool)、莱赛尔纤维(lyocell)、粘胶纤维(rayon)、纤维素材料(cellulosic)、亚麻布(linen)、亚麻纤维(flax)和苎麻纤维(ramie))制成的衣服比由合成材料制成的衣服更易磨损,合成材料比天然纤维耐磨,因此受磨损影响的程度较低。同样地,尽管天然/合成混合纤维(例如65%聚酯和35%棉混合)制成的服装比100%天然纤维的服装更耐磨,但是天然/合成混合纤维的服装中的天然纤维也比合成纤维更容易磨损。
总之,由于服装中的某些部分的机械凸出以及一些纤维比其它纤维更易磨损,因此,服装中的某些部位比其它部位更易磨损。
GB-A-779482提供了一种防止服装磨损(wear)或起毛(fraying)的方法,尤其涉及裤腿的底部的翻边、袖子的内弯部(inturn)和袖子的肘部。GB-A-779482认定裤腿底部翻边的下边缘易于与穿着者的鞋子摩擦,在人行走时裤腿内部线缝处的表面相互摩擦而使得裤腿内部线缝薄弱。GB-A-77948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在裤腿布料表面上缝制平行的线迹行,尤其是锯齿形线迹。
CH394085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金属或者塑料件(诸如线、带、齿状拉链或涂层)保护裤腿底部边缘的方法。
GB-A-1192266公开了一种通过加热衣服刺绣部分的边缘以熔化纱线并切断纤维的方式来防止合成纱线制成的衣服的磨损的方法。熔化的边缘固化后,硬化的边缘可以对抗磨损。
US-A-2488594公开了一种用于裤子底部边缘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扁平的护盘,该护盘具有能够与裤腿的下边缘接合的圆形的下边缘。
棉质服装一般作为“易护理”、“免熨烫”产品出售,该棉质服装比未经处理的棉更抗折抗皱。这种服装也被称为“免烫”服装。易护理性是通过在裁剪前或缝制服装后用树脂处理纤维来实现的。然而,该处理过程的一个副作用是增加了织物对磨损的敏感性(susceptibility),因此加大了磨损对这种布料制成的衣服的影响。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的方法,该方法强化衣服的折叠边缘,以阻止磨损并延长衣服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得强化对服装的审美属性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参考1965年1月25日的线迹、线缝和缝制的联邦标准第751a号(以下称作“联邦标准”),其内容作为参考结合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强化服装的折叠的边缘以阻止该边缘磨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缝制织物的一部分,在所述织物的该部分所述织物将要折叠或者已经折叠以形成所述服装的边缘,其中,所述线迹选自倒回线迹、纽扣扣眼线迹、圆形扣眼线迹、单条线迹行和一对相互间隔开的线迹行。
上述的线迹已经显示出可以对服装的边缘提供有效的保护。此外,上述的线迹具有紧凑性,使得该线迹可以以难以察觉的方式精确地应用于强化服装的脆弱的折叠的边缘。
术语“服装的边缘”是指形成服装的一部分的布料部分的边缘或边沿,其中所述服装的该部分所述布料折叠或者形成折缝(即布料改变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联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50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