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模膜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1806.3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8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井崎公裕;吉原贤司;藤田真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27/00;B32B2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邸万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模膜,涉及适合需要更高度的透明性的光学用途例如用于触摸面板制造、液晶偏光板制造的脱模膜。
背景技术
以往,以聚酯膜为基材的脱模膜在各种用途中所使用。例如,在触摸面板制造工序中,例示有(A)硬涂层/聚酯膜/粘接剂层/脱模层/聚酯膜(B)的结构等(专利文献1、2)。
伴随脱模膜的热处理,聚酯膜中含有的低分子量物(特别是环状三聚体)在膜表面析出、结晶化,通过涂布缺陷等的发生,有难以得到高精度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情况。
在加工工序中,使用脱模膜时,特别或许因为搬运用导向辊和未设置脱模层的膜面(例如,上述构成事例中所说的(B)面)接触、摩擦,所以在加工中,有来自聚酯膜的寡聚物在搬运用辊上附着、沉积的情况。因此,处于将生产线暂时停止、进行清扫作业等难以确保连续生产性的状况。
作为防止上述寡聚物析出的对策,例如,提出在聚酯膜上设置由有机硅树脂和异氰酸酯类树脂的交联体构成的固化性树脂层的方案(专利文献3)。但是,该固化性树脂层是通过热固化形成的层,为了异氰酸酯类树脂的嵌段化剂的解离而必须要高温处理,在加工中处于容易发生卷曲或松弛的状况,在操作中需要注意。
另外,作为防止寡聚物析出的对策,可以列举如下方法:使用从构成聚酯膜的聚酯原料出发,使用固相聚合而预先使含有的寡聚物量减少的聚酯原料来制造膜。但是,该方法在膜制造工序中,有在聚酯原料的熔融工序中,伴随热劣化,防止寡聚物析出效果达不到所希望的水平而不充分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寻求由涂布层防止寡聚物析出的对策时,用途上就需要比以往具有更高度的耐热性,且涂布层本身的透明性和寡聚物密封性能良好。
特别在触摸面板用途中,近年来,在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等通信信息仪器、游戏机等中的搭载频率有增加的倾向,伴随该领域的市场增长,有比以往偏好更为高度的视觉辨认性的倾向。
其结果,在该领域所使用的脱模膜中,在具有粘接剂涂布工序、干燥工序、贴合工序等的一系列加工工序中,伴随来自构成脱模膜的聚酯膜的寡聚物析出的、制造工序的污染问题可以作为生产性下降的原因之一列举,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作为对于上述问题的对策,例如,有如下情况:在构成脱模膜的未设置脱模层的膜面,以防止寡聚物析出为目的而设置硬涂层等涂布层。此时,虽然防止寡聚物析出性能良好,但是,在以辊状缠绕制品时有发生膜表面的滑动性下降等的不良的情况。另外,在硬涂层时,因为必须离线设置,所以因制造工序增加1个工序而有生产性下降的倾向。
另外,在要对应退火处理工序等以高温进行长时间热处理的制造工序的情况下,在涂布层本身的耐热性不充分时,寡聚物析出防止性能达不到所希望的水平,随着连续生产,有发生伴随寡聚物随时间从没有设置脱模层的膜面或设置有脱模层的膜面向搬运用辊表面的附着、沉积的不良的情况。
因此,例如在用作触摸面板制造用脱模膜时,必须要如下的脱模膜:在加工工序中,从构成脱模膜的各膜表面的寡聚物析出极少,制造工序的污染极少,能够有助于连续生产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4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00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201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脱模膜,其在粘接剂涂布工序、干燥工序、脱模膜贴合工序等各制造工序中,从构成脱模膜的膜表面(在本发明中,主要指没有设置脱模层的膜面,但也包含设置有脱模层的膜面)的寡聚物析出极少,能够有助于连续生产性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深入研讨的结果,发现如果使用以具有特定涂布层的聚酯膜为基材的脱模膜,就能够容易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一种脱模膜,其特征在于,在聚酯膜的两面具有包含含铵盐基聚合物、含聚乙二醇聚合物和交联剂的涂布层,在至少一面的涂布层上叠层有脱模层。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树脂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树脂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1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