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44732.0 | 申请日: | 201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9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但野光;门马弘明;关根成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NO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J15/18 | 分类号: | F16J15/18;F16J1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冬梅;郑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来自进行相对往复运动或相对旋转运动的相对滑动部件间的流体的泄漏的密封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在负载流体压力的动作时能够确保密封性并同时也能够降低滑动阻力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AT(自动传动,Automatic Transmission)、CVT(连续可变传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等旋转用密封件等,作为用于防止来自进行相对往复运动或相对旋转运动的相对滑动部件间的流体的泄漏的密封装置,主要使用图17所示的由树脂制环状体构成的密封圈100(专利文献1)。
如图17(a)所示,虽然这样的密封圈100安装于环状槽101内并相对于相对的滑动部件102进行贴紧,但在流体压力未作用的无负载时,如图中箭头所示,形成从流体的高压侧(图中左侧)穿过密封圈100和环状槽101的间隙向低压侧(图中右侧)遗漏的流体的泄漏流道,因此不能发挥密封功能。若从该状态向密封圈100作用流体压力,则如图17(b)所示,密封圈100通过流体压力被按压于环状槽101内的低压侧的侧壁面103,在与相对的滑动零件102的贴紧部S1及与环状槽101的侧壁面103的贴紧部S3的两个面上贴紧,以发挥密封功能。
在这样的密封装置中,在无负载流体时形成泄漏流道而不能发挥密封功能,因此,如AT、CVT等在流体为通过油压泵所压送的油的情况下,在油压泵停止的无负载状态下,密封圈所密封的油穿过流道而返回油盘,密封圈附近的油消失。因此,若如发动机启动之后等从该状态开始作用油压,则密封圈的附近以未润滑的状态开始动作,具有响应性及动作性变差的问题。
因此,目前,作为适用于特别是即使在无负载时也要求高的密封性的部位的密封装置,如图18所示,使用由在通过相对的滑动零件202进行滑动的滑动环200a上组合橡胶状弹性体200b的组合密封件构成的密封装置(专利文献2)。
这样的密封装置将橡胶状弹性体200b配置于环状槽201的槽底面202侧,且通过将该橡胶状弹性体200b以形成规定的压缩余量的方式进行安装,来在滑动环200a和相对的滑动零件202的贴紧部S1、滑动环200a和环状槽201的侧壁面203的贴紧部S3,及橡胶状弹性体200b和环状槽201的槽底面202的贴紧部S2这三个面上贴紧,从而防止在环状槽201内形成泄漏流道,即使在无负载流体压力时及刚开始负载流体压力之后也能维持密封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10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075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使用由这样的传统组合密封件构成的密封装置的情况下,它们不管在无负载流体压力时还是在负载流体压力时,总是用三个面的贴紧部S1、S2及S3分别对相对的零件进行紧密附着,因此,具有动作时的滑动阻力变大的问题。增加这样的滑动阻力,在密封装置特别是适用于汽车零件的驱动系统的情况下,具有降低耗油量效率的很大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密封装置,即使在无负载流体压力时及刚开始负载流体压力之后也能维持高的密封性,且在一直负载流体压力的动作时,能够维持密封性的同时也能降低滑动阻力。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各发明解决。
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密封装置,其为了密封具有轴孔的壳体和插入该轴孔并与该壳体进行相对滑动移动的轴之间的环状间隙以防止流体流入而安装于在所述轴或所述壳体中的一个部件上所形成的环状槽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密封圈部和密封部,所述密封圈部具有同相对的滑动零件进行滑动的滑动面,并且在负载流体压力时密封所述环状间隙,所述密封部在无负载流体压力时将所述密封圈部和所述环状槽之间密封,所述密封部设置成能够在负载流体压力时,通过该流体压力在解除所述密封圈部和所述环状槽之间的密封状态的方向上变形。
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明为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形成为从所述密封圈部朝向所述环状槽的内壁面倾斜状地延伸的唇形,且设置成在无负载所述流体压力时,所述唇形的密封部接触所述环状槽的内壁面以将所述密封圈部和所述环状槽之间密封,并且在负载所述流体压力时,能够在解除所述密封圈部和所述环状槽之间的密封的方向上屈曲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OK株式会社,未经NO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4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