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附带电能单元的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43537.6 | 申请日: | 201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4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蒂姆·舍费尔;安德列亚斯·古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0R16/04;B60L11/18;B62D25/00;H01M2/10;H01M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瞿卫军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附带 电能 单元 交通工具 结构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带电能单元的结构部件、一种电能单元和一种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在石化燃料供应预期紧缺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异常的背景下,具有电力驱动或者至少具有电力辅助驱动的交通工具博得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适当且隐蔽地安置局部紧凑的电池或蓄电池成为了接纳电动交通工具的基本标准(在本发明申请内,依据运输工具工程学的惯用标准,可重复充电的蓄电池也被称为电池)。
依据WO2009/021576A1所公知的,一种有助于交通工具的能量供给的能量供给系统的器件被设计为车体的支架部件,和/或当车辆遭受冲击力时作为能量吸收部件与车体适当连接。此处,作为有助于能量供给的器件是指,例如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或者其它部件或者电池、电容器或者类似部件。此处部件是指,例如起到横梁或者门坎作用的与交通工具的车体相连的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交通工具内优化电能存储器的应用。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依据本发明,所述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具有复合结构,此复合结构特别具有类似于蜂窝状结构或泡沫结构的空室结构,其中,所述复合结构形成至少一个空腔,并且在一个或多个空腔的每个腔室内容纳有一个或多个电能单元。
依据本发明,在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内容纳有多个电能单元,其中电能单元相互电气连接,使其在电气、电子和控制技术方面构成一个封闭的单元。
依据本发明,在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内容纳有多个电能单元,其中控制器被设计和配置为,当出现预先设定的情况时,将所述结构部件的电能单元单独地、成组地或整体地从交通工具的能量供给系统中电气分离。
依据本发明,在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内容纳有多个平坦的且在构造上独立封闭的电能单元,其中所述电能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在侧边上、基本垂直于结构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凸起的电流导体。
依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能单元,其被设计和装配以用于安装在上述设计方案所述的结构部件内。
依据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由多个这种类型的电能单元构成的电能模块,其中所述电能单元安装在用于交通工具的结构部件内,并且相互电气连接,使其在电气、电子和控制技术方面构成一个封闭的单元。
依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其带有至少一个如上述设计方案所述的结构部件或至少一个如上述设计方案所述的电能模块。
依据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电能单元,特别是电气二次电池,其具有被设计和装配用于提供电能的有源器件,并且具有平面结构,还具有将所述有源器件密封包裹的、优选轻薄的外罩,此外还具有至少两个形成电能单元的电极的电流导体,其中所述电能单元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弯曲。
依据本发明,此外还提供一种电能单元,特别是电气二次电池,其具有被设计和装配用于提供电能的有源器件,并且具有平面结构,还具有将所述有源器件密封包裹的、优选轻薄的外罩,此外还具有至少两个形成电能单元的电极的电流导体,其中所述电能单元具有柔韧性。
本发明意义上的结构部件可以理解为交通工具的车体上的各种支撑或衬里部件。例如,所述结构部件也可以是车架构件或车身部件,还可以是承载式车身的支撑用车身部件。特别优选的是,结构部件具有平面结构,更优选地具有碗形结构,并且特别构成翼子板、底板、行李舱盖或发动机舱盖、车门或车顶。同时还可考虑的是,所述结构部件也可以是框架、门坎或类似部件,前提是所述结构部件可以容纳多个电能单元。
本发明意义上的电能单元可以理解为被设计和装配用于发出电能的各种装置。其可以特别是原电池,如一次或二次电化学存储单元(电池单元或蓄电池单元)、燃料电池或电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锂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35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