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3312.0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辰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9/06;F04B39/12;F04C29/04;F04C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体型 电动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体容器中内置有进行流体的吸入、压缩和排出的压缩机构部;和驱动该压缩机构部的电动机,利用逆变器来驱动电动机的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这种电动压缩机中,逆变器与压缩机构部和电动机相互分隔地设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所述的压缩机如图13所示,在轴线方向上设置有将机体容器101分隔成压缩室102和逆变器室103的分隔壁104,在该压缩室102收纳压缩机构部105和电动机106,在逆变器室103收纳逆变器107。此处,逆变器107间隔分隔壁104安装成面向电动机106的某个吸入口108一侧,是利用来自吸入口108的吸入制冷剂来冷却逆变器107和电动机106后,使吸入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构部105的结构(所谓的低压型压缩机)。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所述压缩机如图14所示,包括:收纳电动机111和压缩机构部113的机体容器112;和收纳逆变器114的逆变器箱115,逆变器箱115夹着压缩机构部105利用螺栓等紧固于与电动机111相反一侧的机体容器端部。
而且,在压缩机构部113设置有吸入孔116,从该吸入孔116流入的吸入制冷剂暂时被导入到设置于逆变器箱115的通路117,与逆变器114进行热交换后,再次返回压缩机构部113。而且,在压缩机构部113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冷却电动机111后,从设置于机体容器112的排出孔118排出(所谓的高电压压缩机)。
另外,在高电压压缩机中也有专利文献3所述的类型。图15、16表示该专利文献3中所述的结构。图15所示的逆变器一体型压缩机本来是横式,但用立式表示。图16是由逆变器箱102和形成压缩机构部的固定叶片11构成的冷却通路空间的分解结构图。
该压缩机在主体机壳1组装有压缩机构部4,由逆变器箱102密闭。而且,从设置于逆变器102的吸入配管安装部8(参照图16)吸入的制冷剂,在吸入通路10被扩散,冷却逆变器箱102的端部壁102a,并且与装载于端部壁102a的背面的IPM(智能功率模块)105等发热体进行热交换将其冷却后,经由构成压缩机构部4的固定叶片11的吸入口11a(参照图16)流入到压缩空间。
另外,在逆变器箱102中,压缩机终端106由止动环80(参照图16)等固定。来自电动机(未图示)的引线2a通过设置于固定叶片11的外周附近的联络通路82(参照图16)与簇106a连接,插入固定到压缩机终端106。另一方面,压缩机终端106的逆变器一侧通过锡焊等与电路基板101直接连接。
另外,在逆变器箱102的端部壁102a上,将控制制冷剂流动的引导翅片75设置在与装载于背面的IPM105等发热体相对的位置,由此提高冷却效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915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83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920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在于,由于吸入制冷剂与逆变器107和电动机106的高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后被吸入到压缩机构部105,所以因吸入制冷剂温度的上升而体积效率下降,对压缩机的性能产生大的影响。而且,从压缩机构部105排出的排出制冷剂不会到达电动机106一侧而是直接排出到外部,所以当为了提高冷冻循环的性能而要将伴随排出制冷剂的润滑油分离时,只能在向外部排出的过程中进行,难以分离。因此,需要正式且大型的分离装置,成为导致机体容器大型化、重量化的原因。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述的结构相对于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吸入制冷剂仅用于冷却逆变器,另外,润滑油的分离装置能够利用收纳电动机111的机体容器112的空闲空间来设置,所以在性能方面和机体容器的尺寸方面的优点大。
但是,专利文献2所述的结构在于,设置于逆变器箱115的吸入制冷剂通路117被间隔壁与来自压缩机构部113的排出制冷剂通路分离,所以与它们接近一并地,逆变器箱115利用因来自压缩机构部113和电动机111的热量而温度上升的机体容器117的热传导而被加热。因此,需要有效的冷却机构且难以向逆变器箱115热传导的结构。另外,内置有压缩机构部113和电动机111的机体容器117以及逆变器箱115是层压结构,所以在组装调整和轴芯调整,还有用于紧固的螺栓、密封数量方面存在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33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