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8800.2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4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田代晴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林宇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采用密封垫而具有防水特性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5是相关技术领域的一种连接器200从背面斜向观察的立体图,图6是连接器200从正面斜向观察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连接器200的部分立体图。
相关技术领域的连接器200是一种用于换向器的连接器,其直接地附着于HEV(混合电动车辆)的换向器上,例如,包括铝壳体202,密封件204,连接端206。
所述HEV的换向器配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并且必须是可靠地防水的。为了实现这些目的,环状密封垫204设置在连接器200(或铝壳体202)的正面,处于和换向器壳体接触的位置。通过采用密封件204,设置有连接端206的铝壳体202的内部是防水的。因为铝壳体202由模铸成型,采用和树脂模铸一样方法的模具,所以必须提供草图。
为了移除在具有强的电流的电气连接的区域或类似区域产生的噪音,铝壳体202由铝或铝合金制成。
此外,连接器装配部208形成于铝壳体202内部,并且连接端206通过接头连接器210一体设置在连接器装配部208上。
作为涉及相关技术的专利文献,应当参考例如专利文献1和2。
引用专利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1:JP 2004-327169 A
专利文献2:JP 2006-48998 A
发明内容
为了在铝壳体202上设置锁定部用于可靠地保持密封垫204,必须在铝壳体202设置例如孔或锁定喙。在这种情况下,咬齿部出现在铝壳体202,而为了生成这些咬齿部,必须在模具上设置冲模,这将使模具的结构变复杂。
此外,因为铝壳体202的内部必须是可靠地防水的,因此很难在设置连接端206的铝壳体202内形成用于固定密封件204的孔。
因此,在相关技术领域的连接器200中,很难固定并保持密封垫204,且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当连接器200从换向器(电气装置)处移走时(包括连接器200打包运输的场合),密封垫204可能会从铝壳体202处分开。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描述的问题,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连接器,其内部是防水的,以及当连接器从电气装置处移走时,可以防止密封垫从壳体分离。
问题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密封垫和壳体,所述密封垫包括:成形为环状的密封垫本体部;至少一对从所述密封垫本体部向外延伸的耳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耳部的锁定接收部;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本体部;形成为环状的密封垫装配部,所述密封垫装配部环绕所述壳体本体部的开口设置,所述密封垫本体装配在所述密封垫装配部上;整体地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部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围绕所述密封垫装配部;形成于所述壳体本体部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装配有所述密封垫本体部的密封垫装配部的一面和所述凸缘部的背面,且所述耳部分别从所述通孔中通过;以及设置于所述凸缘部的背面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并与位于所述耳部的所述锁定接收部分别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设置于所述一对耳部上的所述锁定接收部形成为通孔,并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对锁定部形成为突起,并分别穿过通孔,当所述密封垫从所述壳体分离时,所述一对突起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一对通孔的距离,以及当所述密封垫装配在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密封垫在一对通孔之间发生弹性地变形,所述密封垫存在张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连接器,其中所述密封垫本体部形成为长圆形,并且所述耳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垫本体部的纵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区域。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利地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内部是防水的,以及当连接器从电气装置处移走时,可以防止密封垫从壳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从背面斜向观察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图2是所述连接器从前面斜向观察的的概略结构立体图。
图3是所述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4是所述连接器处于密封垫从壳体分离状态下,从壳体和密封垫背面斜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一个相关技术领域的连接器从背面斜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6是一个相关技术领域的连接器从前面斜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一个相关技术领域的连接器斜向观察的剖面立体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连接器
3 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8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