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块和用于冷却电池模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8217.1 | 申请日: | 201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4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威廉姆·克廷;乔斯·佩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C09K5/00;H01M2/22;F25D17/00;H01M2/3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陆弋;王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用于 冷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申请涉及电池模块和用于冷却电池模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空气冷却式电池组中,来自环境大气的环境空气沿电池组中的电池单元被导向并且随后从电池组排出。然而,在将电池组的温度保持在期望温度范围内的方面,通常的空气冷却式电池组具有很大的困难。
具体地讲,电池单元的最大运行温度往往会低于用来冷却电池的环境空气的温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将空气冷却式电池组中的电池单元保持在期望温度范围内。
因此,本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需要改进电池模块和用于冷却电池模块并最小化和/或消除上述不足的方法。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单元和邻近于电池单元设置的冷却翅片。冷却翅片具有实心板以及分别从实心板的第一和第二边缘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突片部。第一和第二突片部被构造成与电池单元的正表面垂直地弯曲。冷却翅片被构造成从电池单元向其提取热能。电池模块还包括与冷却翅片的第一突片部接触的第一冷却歧管。第一冷却歧管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至少一个流动通道,该至少一个流动通道被构造成接纳穿过其中的流体。第一冷却歧管被构造成将热能从冷却翅片传导至流过第一冷却歧管的流体内以冷却电池单元。
提供了一种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冷却电池模块的方法。该电池模块具有电池单元和邻近于电池单元设置的冷却翅片。电池模块还包括与冷却翅片接触的第一冷却歧管。冷却翅片具有实心板以及分别从实心板的第一和第二边缘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突片部。该方法包括将热能从电池单元传导至冷却翅片的实心板。该方法还包括将热能从冷却翅片的第一突片部传导至第一冷却歧管内。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冷却歧管中接纳流体并将热能从第一冷却歧管传导至流过其中的流体以冷却电池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电池模块的电池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1的电池系统中使用的电池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电池模块的另一个示意图,其中一冷却歧管从其移除;
图4是图2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另一个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分解图的示意图;
图7是围绕图2的电池模块中使用的冷却翅片的两个矩形环状壁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冷却翅片的示意图;
图9是图2的电池模块中使用的冷却歧管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冷却歧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冷却歧管的另一个横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冷却电池模块的方法的流程图;并且
图13是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个电池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产生电力的电池系统10。电池系统10包括电池模块20、压缩机22、冷凝器24、导管28、30、32、温度传感器36、风扇38和微处理器40。电池模块20的优点是,电池模块利用具有与冷却歧管接触的外部突片部的冷却翅片将热能从电池单元传递至冷却歧管,以冷却电池单元。
为了理解,术语“流体”表示液体或气体。例如,流体可包括冷却剂或制冷剂。示例性冷却剂包括乙二醇和丙二醇。示例性制冷剂包括R-11、R-12、R-22、R-134A、R-407C和R-410A。
参见图1-5,电池模块20被设置成用于在其中产生电压。电池模块20包括电池单元组件60、62、64、66、68、70、72、74、76、78、80、82、冷却翅片90、92、94、96、98、100、102、104、106、108、110、112、以及冷却歧管120、122、124、126。
电池单元组件60、62、64、66、68、70、72、74、76、78、80、82被设置成用于产生电压。电池单元组件60、62、64、66、68、70、72、74、76、78、80、82中的每一个具有矩形环状框架构件,该构件具有允许将电池单元组件联接并固定到一起的接合特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82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材料的改进
- 下一篇:一种工业废渣基复合脱氮材料及其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