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用电极、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7211.2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4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远藤大辅;片山祯弘;温田敏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C01G53/00;H01M4/50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於毓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活性 物质 用电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使用其的锂二次电池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锂二次电池,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主要使用LiCoO2。但是,放电容量为120~130mAh/g的程度。
已知有LiCoO2与其它的化合物形成固溶体的材料。在2001年发表了具有α-NaFeO2型晶体结构的、作为LiCoO2、LiNiO2和LiMnO2三种成分的固溶体的Li[Co1-2xNixMnx]O2(0<x≤1/2)。将作为所述固溶体一个例子的LiNi1/2Mn1/2O2或Li Co1/3Ni1/3Mn1/3O2作为活性物质而使用的锂二次电池放电容量为150~180mAh/g,比LiCoO2更优异。
在非专利文献1~4中,提案有具有α-NaFeO2型晶体结构、且为Li[Li1/3Mn2/3]O2、LiNi1/2Mn1/2O2和LiCoO2三种成分的固溶体。该材料在具有α-NaFeO2型晶体结构的LiCoO2中,在Co存在的位置上,除过渡金属之外还存在Li,从而表现为Li[Li,Mn,Ni,Co]O2。因此,期待更高的放电容量,在非专利文献1~4中报告有180~200mAh/g程度的放电容量。
但是,还要求放电容量更大的锂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
对于以异种元素来置换在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过渡金属位置一部分的尝试不仅可以举出正方晶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等其它的活性物质的例子,而且也讨论了很多。但是,异种元素取置换带来的效果,因活性物质不同而不同,在本技术领域中,对于在不同材料中所发现的效果是否对于另外的材料也同样地发现,其预测非常困难,因此,理论上不期待。
在非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以Mg置换LiCoO2的Co的一部分,其结果为,虽然提高了在室温下的电导量(参照图2),但是,由于Mg的添加而降低了放电容量(参照图6、图8)。
在非专利文献6中记载了,以Mg置换与LiCoO2、LiNiO2和LiMnO2三种成分的固溶体相当的LiCo1/3Ni1/3Mn1/3O2的过渡金属位置的一部分,其结果,也降低了放电容量(参照图8)。
在非专利文献7中记载了,以Mg置换与Li[Li1/3Mn2/3]O2和LiNi1/2Mn1/2O2两种成分的固溶体相当的Li[Li0.15Ni0.275Mn0.575]O2的过渡金属位置的一部分,其结果,虽然看到了伴随反复充放电的容量维持率得到了提高,但是,也降低了初期放电容量(参照图2)。另外,被报道的放电容量不超过200mAh/g(参照同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7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