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用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9300.2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0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元炫竣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炫竣 |
主分类号: | B01D27/08 | 分类号: | B01D27/08;B01D3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过滤 净水 器用 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下层叠内置有过滤材料的过滤筒以移动原水后进行过滤排放的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用芯子,更具体而言,涉及在过滤筒内部中央形成用以供应原水的垂直的供应管而供应原水到过滤筒下部后,从下部上升引导原水到上部,通过过滤材料进行过滤排放,因此最大限度地延长过滤时间,以及提高效率的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用芯子。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设置在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的芯子3,如图1所示,安装在原水筒1和净水筒2之间,原水筒内的原水自然降落的同时进行过滤后储存在净水筒内使用。
如上所述的芯子3,如图2所示,层叠在上部外周缘具有结合螺丝部的上部过滤筒5和至少一个下部过滤筒6,在所述各过滤筒内部容纳活性炭、沙子等的过滤材料7。
此时,在所述上部过滤筒5与下部过滤筒6的底面形成多个原水排放孔5a、6a。
如上所述的以往的芯子通过上部过滤筒5和一个以上的下部过滤筒6的各原水排放孔5a、6a,移动原水以自然降落到下部,同时通过各过滤筒的过滤材料7进行过滤。
但是,所述以往的芯子由于原水从上部自然降落到下部并移动的同时进行过滤,因此会出现过滤时间短,过滤材料的接触效率降低而整体过滤效率下降的问题。
尤其,由于所述原水从上部自然降落到下部的同时,形成原水每次经过的相同的水道,或原水经过过滤筒内周面的同时,以通过过滤材料没有有效地被净化的状态下降落供应的问题,存在净化效率更降低的问题点。
当然,尽管提出过与所述图2的芯子不同,将原水从下部移动到上部并通过各过滤筒的过滤材料进行过滤的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存在只能将原水从下部移动到上部后进行过滤,与前述的以往的技术相比,不能大大地改善过滤效率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所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下层叠内置有过滤材料的多个过滤筒,通过所述过滤筒内部中央的供应管形成垂直的原水供应孔,从而引导原水到过滤筒下部后,从下部上升移动到上部的同时进行过滤排放的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用芯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尤其提供由于原水通过过滤筒内周缘的引导突起朝内外侧按“之”字形引导的同时上升移动,因此延长过滤时间及提高与过滤材料的接触效率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过滤效率的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用芯子。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用芯子,其特征在于,将上部过滤筒及一个以上的下部过滤筒分别分离形成后,依次层叠结合在底部过滤筒上部,在所述上、下部过滤筒的中央形成中空的供应管,在底部形成通孔,在内周缘突出形成引导突起以引导原水至内侧中央,通过所述上、下部过滤筒的中央供应管形成垂直的原水供应孔而供应原水到过滤筒下部后上升移动到上部的同时进行过滤排放。
本发明的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用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部过滤筒及底部过滤筒的内、外侧层叠接触的部位,在内、外侧对应形成向下的倾斜面并相互插入层叠地粘贴结合。
本发明的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用芯子,其特征在于,将上部过滤筒及一个以上的下部过滤筒分别分离形成后,依次层叠结合在底部过滤筒上部,在所述上、下部过滤筒的中央形成中空的供应管,在底部形成通孔,在内周缘突出形成引导突起以引导原水至内侧中央,在所述上、下部过滤筒的内部组装一个以上的粘贴插入在过滤筒的内周面的内筒在所述内筒上端朝内侧突出形成引导原水的引导突起以引导原水到内侧中央,所述上、下部过滤筒通过中央供应管形成垂直的原水供应管而供应原水到过滤筒下部后,上升移动到上部的同时进行过滤排放。
如上说述的本发明上下层叠内置有过滤材料的多个过滤筒,通过所述过滤筒内部中央的供应管形成垂直的供应管,从而引导原水到过滤筒下部后,从下部上升移动到上部的同时进行过滤排放,尤其将原水通过过滤筒内周缘的引导突起按“之“字形引导至内外侧的同时上升移动,因此具有能够延长过滤时间及提高与过滤材料的接触效率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过滤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示出自然过滤式净水器的正面图。
图2是示出以往的芯子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芯子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芯子的平面图。
图5是图3的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的运行状态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组装截面图。
图8是图7的分解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炫竣,未经元炫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9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柴油发动机排出流体再填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