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媒体无关切换协议的安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80029205.2 申请日: 2010-05-03
公开(公告)号: CN102687537A 公开(公告)日: 2012-09-19
发明(设计)人: S·达斯;A·杜塔;大场义洋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东芝;特勒克利亚科技公司
主分类号: H04W4/00 分类号: H04W4/00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刘薇;杨晓光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媒体 无关 切换 协议 安全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5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175,016和2009年6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221,551的优先权,其整个内容在此被包含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构网络之间的安全信令,更具体地,涉及在MIH协议级别提供安全的概念。

背景技术

网络和因特网协议

有很多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其中因特网最出名。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网络。如今,因特网是对数百万用户可用的公共自维持(self-sustaining)网络。因特网使用称为TCP/IP(即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的一组通信协议以连接主机。因特网具有称为因特网骨干的通信基础设施。对因特网骨干的接入主要由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控制,其将接入转售给公司和个人。

关于IP(因特网协议),这是数据可通过它从网络上的一个设备(例如,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计算机等)向另一个设备发送的协议。如今有各种版本的IP,包括例如IPv4、IPv6等。网络上的每个主机设备具有至少一个IP地址,即它自己的唯一标识符。IP是无连接协议。在通信期间端点之间的连接不是连续的。当用户发送或接收数据或消息时,数据或消息被划分成称为分组的分量。每个分组被视为独立的数据单元。

为了使因特网等网络上各点之间的传输标准化,建立了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模型将网络中两个点之间的通信过程分成七个堆栈层,每一层添加其自己的功能集。每个设备均处理消息,以致在发送端点有流经每一层的下行流,在接收端点有流经各层的上行流。提供七层功能的编程和/或硬件通常是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TCP/IP和/或其它传输和网络协议以及其它软件和硬件的组合。

通常,上面四层在消息从用户传递或向用户传递时使用,下面三层在消息通过设备(例如,IP主机设备)传递时使用。IP主机是网络上能够传输和接收IP分组的任何设备,例如服务器、路由器或工作站。去往某个其它主机的消息不被传递到较高的层,而是转发到其它主机。下面列出OSI模型的各个层。层7(即应用层)是例如标识通信伙伴、标识服务质量、考虑用户认证和隐私、标识对数据语法的约束等的层。层6(即表示层)是例如将进入和输出数据从一种表示格式转换成另一种表示格式等的层。层5(即会话层)是例如建立、协调和终止应用之间的会话、交换和对话等的层。层4(即传输层)是例如管理端到端控制和错误检查等的层。层3(即网络层)是例如处理路由和转发等的层。层2(即数据链路层)是例如向物理层提供同步、进行比特填充和配备传输协议知识和管理等的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将数据链路层细分成两个进一步的子层:控制数据传送到物理层和从物理层传送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层;与网络层接口、解释命令或原语和执行差错恢复的LLC(逻辑链路控制)层或CS(会聚)子层。层1(即物理层)是例如在物理级别通过网络传递比特流的层。IEEE将物理层细分成PLCP(物理层会聚过程)子层和PMD(物理媒体相关)子层。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可以结合各种类型的移动设备,例如蜂窝和无线电话、PC(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可穿戴计算机、无绳电话、寻呼机、耳机、打印机、PDA等。例如,移动设备可包括保证语音和/或数据的快速无线传输的数字系统。典型的移动设备包括以下组件中的一些或全部:收发机(即发射机和接收机,包括例如具有集成的发射机、接收机和其它功能(如果期望的话)的单片收发机);天线;处理器;一个或多个音频变换器(例如,如在用于音频通信的设备中的扬声器或麦克风);电磁数据存储器(例如,诸如在提供数据处理的设备中的ROM、RAM、数字数据存储器等);存储器;闪速存储器;全芯片集或集成电路;接口(例如USB、CODEC、UART、PCM等);等。

其中移动用户可通过无线连接而连接到局域网(LAN)的无线LAN(WLAN)可用于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可包括例如经由诸如光、红外线、无线电、微波的电磁波进行传播的通信。当前存在各种WLAN标准,例如蓝牙、IEEE 802.11和HomeRF。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特勒克利亚科技公司,未经株式会社东芝;特勒克利亚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92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