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填充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6773.7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9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仁科正行;大塚浩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D33/38 | 分类号: | B65D33/38;B65D33/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容器 | ||
1.一种再填充容器,由至少具有基材和密封层的层叠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
弯折部,将1片上述层叠体以上述密封层为内侧的方式在顶部弯折而形成;
主体表面层叠体,由上述弯折的上述层叠体形成;以及
上述主体背面层叠体,由上述弯折的上述层叠体形成;
上述主体表面层叠体及上述主体背面层叠体使它们的密封层彼此对置,并将周围密封而成;
上述弯折部在其下部设有浇注口密封部,与上述浇注口密封部一起形成达到浇注口的内容物的流出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填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底带,该底带由上述层叠体形成,以上述密封层为外侧而弯折,插入到上述主体表面层叠体与主体背面层叠体之间;
通过将上述主体表面层叠体、上述主体背面层叠体及上述底带的周缘密封,上述底带的一端与上述主体表面膜、和上述底带的另一端与上述主体背面膜分别形成底密封部而构成底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再填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设在上述浇注口密封部上的去除加工部;
上述去除加工部作为突出的浇注喷嘴而形成上述流出路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再填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把手,该把手设在与形成上述浇注喷嘴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为收容在上述去除加工部中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再填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应作为上述浇注口的部分的主体表面层叠体及主体背面层叠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半切线。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再填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折部具备通过将其一部分切开而形成的内容物的填充用开口部。
7.一种再填充容器,由至少具有基材和密封层的层叠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
弯折部,将1片上述层叠体以上述密封层为内侧的方式弯折而形成;
主体表面层叠体,由上述弯折的上述层叠体形成;以及
主体背面层叠体,由上述弯折的上述层叠体形成;
上述主体表面层叠体及上述主体背面层叠体使它们的密封层彼此对置,并将周围密封而成;
上述弯折部在其下部设有浇注口密封部,与上述浇注口密封部一起形成用来将内容物浇注的浇注喷嘴;
上述浇注喷嘴的前端在其前端上具有预开封线,通过沿着该预开封线切断而形成浇注口,当设该预开封线长为A(mm)、设上述浇注口的开口部宽度为B(mm)时,满足
A-4(mm)≤B(mm)≤A-0.5(mm)的关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填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底带,该底带由上述层叠体形成,以上述密封层为外侧而弯折,插入到上述主体表面层叠体与主体背面层叠体之间;
通过将上述主体表面层叠体、上述主体背面层叠体及上述底带的周缘密封,上述底带的一端与上述主体表面膜、和上述底带的另一端与上述主体背面膜分别形成底密封部而构成底面。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再填充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去除加工部,设在上述浇注口密封部上;以及
把手,设在与形成上述浇注喷嘴的浇注口密封部的上述去除加工部相反的一侧,为收容在该去除加工部中的形状。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再填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开封线是设在主体表面层叠体及/或主体背面层叠体的外侧面上的半切线。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再填充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折部具备通过将其一部分切开而形成的内容物的填充用开口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凸版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凸版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677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