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线终端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3106.3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9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A·伊尔克哈诺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志强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终端 装置 方法 | ||
优先权和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专利合作条约》而提交并且要求于2010年3月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2/714,803号的权益和优先权,美国专利申请第12/714,803号是于2009年5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2/474,640号的部分继续申请;上述两个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合并于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线装置,并且特别地涉及具有导线终端子组件的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接线装置典型地带有用于终止电导体/导线的装置终端,例如负载终端、线路终端、接地终端等。取决于机械构造,这些终端可以使用若干当前已知的终端技术一起连接到电导体/导线。一种这样的终端被称为“侧面接线”(有时称为“缠绕接线”)终端。为了使用侧面接线端子终止导体/导线,导线的端部初始被剥开,暴露导线的端部的一部分,并且该暴露部分然后围绕端子螺丝进行缠绕。然后上紧螺丝,导致螺丝的头部将暴露导线固定在螺丝的头部和金属端子板(例如,黄铜端子)之间。
另一种类型的导线终端被称为“背面接线”(也被称为“夹紧接线”)。在背面接线端子中,螺丝穿过第一金属板和螺纹进入第二金属板(被称为“夹子”)以在其间压紧导线。第一金属板(或黄铜端子)具有间隙开口并且沿着螺丝的柄部滑动。第二金属板具有螺纹孔,螺丝的螺纹接合所述螺纹孔。被剥开的导线置于两个金属板之间并且上紧螺丝以在板之间压紧导线。
又一种类型的导线终端被称为“推入式”终端。推入式终端是在接线装置的外壳中有小孔可用于通过其中插入被剥开的导线的端子。实心金属导线初始从截断端部被剥开(例如,大约八分之五英寸)。将导线的被剥开部分插入孔中。通常呈笼状夹的形式的夹紧机构提供作用于导线的夹紧力以保持它与端子板接触以用于建立与导线的电接触。夹紧机构提供防止导线被拔出孔和脱离与端子板接触的阻力。典型地,需要工具来释放导线,例如螺丝刀。
考虑到上述情况,希望有包括终端机构的接线装置和终止的方法,其为各种规格的导体/导线提供方便的电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接线装置,所述配电接线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导线终端的外壳。所述导线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导电部件、杆和偏压部件。所述导电部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杆经由销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导电部件并且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手动地可旋转。所述偏压部件包括被构造成与所述导电部件以机械方式协作的第一腿部和被构造成与所述销以机械方式协作的第二腿部。当所述杆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杆允许导线插入所述导线终端中。当所述杆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杆导致导线固定到所述导电部件。所述偏压部件被构造成有助于保持导线与所述导电部件固定。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第一腿部和所述第二腿部由曲线部分互连。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第一腿部在第一方向上被偏压,并且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第二腿部在第二方向上被偏压。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包括V形,所述V形具有被构造成接收导线的两个腿部,并且包括所述两个腿部之间的顶点。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偏压部件被构造成朝着所述导电部件的所述V形的所述顶点偏压所述销。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包括形成于其中的弹性部件,并且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被构造成接触所述销的一部分。被构造成用于由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所述销的部分不同于被构造成用于由所述偏压部件的所述第二腿部接触的所述销的部分。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所述杆、所述偏压部件和所述导电部件被构造成彼此相互作用以允许不同规格的导线与所述导电部件固定。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当所述杆处于它的第二位置时可以由人的手指接触的所述配电接线装置的所有暴露表面与线路电压电绝缘。也就是说,例如当所有杆处于第二位置时,没有可以由人的手指接触的暴露电流承载部件。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件由第一材料制造,并且所述偏压部件由不同的第二材料制造。
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偏压部件由非导电材料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立维腾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31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气缸盖冷却结构
- 下一篇:长拉索电控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