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体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1340.2 | 申请日: | 2010-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8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宍户耕一;畑江阳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0/10 | 分类号: | C08F20/10;C08L27/06;C08L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於毓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成型 加工 助剂 树脂 组合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含有氯乙烯系树脂和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的非发泡成型用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含有氯乙烯系树脂和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的氯乙烯系树脂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热塑性树脂的氯乙烯系树脂,其耐药品性、耐冲击性、耐候性等各种物性优异,并且价格便宜,因此广泛用作高利用价值的通用树脂材料。然而,由于氯乙烯系树脂的软化温度高,因此必须将热成型时的熔融温度设定为接近热分解温度的温度,进而存在有能够热成型的温度区域狭窄、达到熔融状态的时间长等有关热成型的问题。此外,由于在通常的热成型温度下,伸长特性和熔融强度不足,因此,即使调整成型加工条件,也难以得到满意的成型体。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已经提出了在氯乙烯系树脂中配合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配合有以基于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元为主成分的聚合物的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配合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的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40~80质量%和烷基碳数为2~8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20~60质量%所构成的单体成分聚合而得到的。
这些方法,虽然在熔融混炼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时促进了凝胶化,并且可以确认成型加工性的改善,但尚未达到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充分凝胶化,并且存在有无法获得表面外观良好的成型体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474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669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化特性、改善成型加工性、并且获得表面外观良好的成型体的加工助剂。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其由含有65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异丁酯(a1)单元、且质量平均分子量为20万~200万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A)形成。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发泡成型用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为,相对于100质量份氯乙烯系树脂(B),含有0.1~30质量份前述的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氯乙烯系树脂成型体,其为,相对于100质量份氯乙烯系树脂(B),含有0.1~30质量份前述的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并且该成型体的密度为1.3g/cm3以上。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度为1.3g/cm3以上的氯乙烯系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为,相对于100质量份氯乙烯系树脂(B),配合0.1~30质量份前述的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并将所得的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挤出成型。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能够改善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的凝胶化特性、改善成型加工性、并且制造表面外观良好的成型体。
本发明的非发泡成型用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凝胶化特性得到改善、成型加工性优异、并且能够制造表面外观良好的成型体。
本发明的氯乙烯系树脂成型体的表面外观良好。
发明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非发泡成型用加工助剂,用于氯乙烯系树脂的非发泡成型,并且是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A)所形成的。
这里,“(甲基)丙烯酸酯”表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
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A)含有65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异丁酯(a1)单元。此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A)以其含有的全部单体单元为100质量%。
如果(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A)中的甲基丙烯酸异丁酯(a1)单元的含有率为65质量%以上,则(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A)在氯乙烯系树脂(B)中的分散性良好,凝胶化特性良好。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A)中的甲基丙烯酸异丁酯(a1)单元的含有率优选为7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5质量%以上。
本发明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A),除了甲基丙烯酸异丁酯(a1)单元以外,还可以在改善氯乙烯系树脂的凝胶化特性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含有35质量%以下的其它乙烯基单体(a2)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1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热调谐光学器件
- 下一篇:导轨支承装置及片材的延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