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6096.0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7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爱德温·斯通;菲利普·约翰·罗林;彼得·李·克劳斯利;田边晴之;田头康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优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B25B2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工具,具体而言,涉及施加冲击扭矩的改良型的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对螺母、螺栓、螺钉等紧固件施加扭矩的通常的动力工具使用连续驱动或断续驱动的机构。与连续驱动相比,通过断续驱动提供断续的输出旋转的冲击工具能够对紧固件施加更高的最大扭矩,与此同时,可适度降低对使用者带来的扭矩(反作用)。另外,这种冲击工具具有工具大小紧凑的优点,而且,实现断续驱动的结构通常在向木材拧入螺钉等用途中起到维持驱动部分(钻头)与被驱动部分(螺钉头)间的卡合的作用。这是因为,在驱动部分(钻头)的非驱动期间中驱动部分(钻头)与被驱动部分(螺钉头)再次卡合。
作为实现断续驱动的机构,通常使用由锤体10及砧台11构成的旋转机构(参照图16)。锤体10经由凸轮机构与输入轴连接,并在电动机的作用下旋转到与将其和紧固对象的紧固件连接的砧台11碰撞为止。当受到冲击时,输出轴根据角运动量的传递而旋转规定量。当锤体10因向砧台11碰撞而减速时,在凸轮机构的作用下,锤体10从砧台11分离,由此,锤体10能够再次加速而重复进行碰撞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公开了具备上述的锤体10等的以往的冲击工具的在先技术文献,例如存在有下述专利文献1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29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3424021号说明书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的使用断续驱动的机构的冲击工具的问题是所述工具通常伴有高噪音、高振动、高损耗及高磨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的存在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具备非圆形齿轮的始终啮合式的齿轮箱而对应处理所述的问题,其中,所述齿轮箱相对于恒定的输入旋转运动能够进行包含断续运动及正反转运动的变化的输出旋转运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以下,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用括号将附图的参照符号括起,但并不因此使本发明局限于图示的形态。
本发明的冲击工具设计成以给定的条件与基体连接并提供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角速度和/或扭矩的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其提供所述角速度和/或扭矩在旋转一周的期间内实质上恒定的旋转运动;输出轴,其所述角速度作为所述输入轴的角度的函数而变化;齿轮箱,其具备作为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运动向所述输出轴传递的驱动列的两对以上的齿轮(1、2、3、4),所述两对以上的齿轮(1、2、3、4)包括与所述输入轴相关联的第一齿轮对(1、2)和与所述输出轴相关联的第二齿轮对(3、4),所述齿轮(1、2、3、4)分别具有节圆的半径r1(Θ)、r2(Θ)、r3(Θ)及r4(Θ),所述Θ表示连接齿轮(2)和齿轮(3)的行星轴(7)的角度位置,通过以所述齿轮(1、2、3、4)的半径至少在0≤Θ≤2π的角度范围内时满足下述不等式即r1(Θ)·r3(Θ)/r2(Θ)·r4(Θ)>1的方式构成所述驱动列,从而在驱动循环的至少某一部分期间使所述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反转。
在本发明的冲击工具中,当以ξ作为衰减比、以wn作为包括冲击工具和冲击工具与基体的连接在内的系统的旋转固有振动频率时,输出循环振动频率比由sqrt(2×(1-2ζ))wn定义的计算循环振动频率大。需要说明的是,上式中的“sqrt”表示平方根(square root)(以下同样)。
另外,本发明的冲击工具设计成以给定的条件与基体连接并提供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角速度和/或扭矩的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其提供所述角速度和/或扭矩在旋转一周的期间内实质上恒定的旋转运动;输出轴,其所述角速度作为所述输入轴的角度的函数而变化;齿轮箱,其具备作为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运动向所述输出轴传递的驱动列的两对以上的齿轮(1、2、3、4),所述两对以上的齿轮(1、2、3、4)包括与所述输入轴相关联的第一齿轮对(1、2)和与所述输出轴相关联的第二齿轮对(3、4),当以ζ作为衰减比、以wn作为包括冲击工具和冲击工具与基体的连接在内的系统的旋转固有振动频率时,输出循环振动频率比由sqrt(2×(1-2ζ))wn定义的计算循环振动频率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优比株式会社,未经利优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6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蟾蜍内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新型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