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激光振荡装置及气体激光加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8112.1 | 申请日: | 2010-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8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川洋之;本宫均;新野畅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S3/036 | 分类号: | H01S3/03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激光 振荡 装置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激光振荡装置及气体激光加工机。
背景技术
图3是表示以往的轴流型气体激光振荡装置的简要结构图。以下,参照图3说明以往的轴流型气体激光振荡装置。
在图3中,放电管901由玻璃等电介体构成。电极902、903设置在放电管901周边。电源904与电极902、903连接。放电空间905是夹在电极902、903间的放电管901内的空间。全反射镜906、部分反射镜907固定配置在放电空间905的两端,形成光共振器。激光束908从部分反射镜907输出。激光气体流路910表示激光气体流909的流路。激光气体流909在轴流型气体激光振荡装置中循环。热交换器911、912通过放电空间905中的放电和鼓风机的运转而使温度上升了的激光气体的温度下降。鼓风机构913通过使激光气体循环的鼓风机构913而在放电空间905内得到约100m/秒左右的气流。激光气体流路910和放电管901在激光气体导入部914连接。
图4是以往的板金切断激光加工机的简要结构图。以下,参照图4说明以往的板金切断激光加工机。
在图4中,激光束908由反射镜915反射,向工件916附近被引导。激光束908通过在切割器(torch)917内部具备的集光透镜918而被集光成高密度的能束,并向工件916照射而进行切断加工。工件916固定在加工台919上,通过X轴电动机920或Y轴电动机921,喷灯917相对于工件916进行相对移动,由此进行规定的形状加工。
以上是以往的气体激光振荡装置及气体激光加工机的结构。接下来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从鼓风机构913送出的激光气体通过激光气体流路910,并从激光气体导入部914导入到放电管901内。然后,激光气体从与电源904连接的电极902、903向放电空间905产生放电。放电空间905内的激光气体得到该放电能而被激励。被激励的激光气体在由全反射镜906及部分反射镜907形成的光共振器成为共振状态,从部分反射镜907输出激光束908。激光束908用于激光加工等用途。
作为鼓风机构913通常使用离心式的鼓风机构。图5是以往的气体激光振荡装置的鼓风机的结构图。电动机转子922与旋转轴923结合,并在旋转轴923的前端具备叶轮924。与电动机转子922同轴地配置有电动机定子926,电动机定子926固定在壳体925上。当从外部向电动机定子926供给交流电力时,通过产生的旋转磁场使电动机转子922旋转,并经由旋转轴923使叶轮924旋转。在叶轮924的周围配置有涡旋部927,通过叶轮924的旋转来产生激光气体流909。
旋转轴923由配置在上下两个部位的轴承928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轴承928与旋转轴923结合。鼓风机构913的结构被分成旋转部和非旋转部,旋转部包括电动机转子922、旋转轴923、叶轮924及轴承928。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与气体激光振荡装置的鼓风机构相关的现有技术的一例,存在如下示例,即,在3轴正交型激光振荡装置中,使放电部和鼓风部分离,能够将收纳在鼓风部的鼓风机构本身取出到外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样以往的气体激光振荡装置具有下述问题。
在气体激光振荡装置中,鼓风机构913是在用户处定期更换的部件之一。通常,气体激光振荡装置的运转时间可以使用5万小时以上,但鼓风机构913例如在1万6千小时左右时更换成新品。在鼓风机构913的构成部件中,长期消耗的部件基本都包括在旋转部中。尤其轴承928是消耗最快的部件,轴承928到达寿命则需要更换鼓风机构913。
本来,只更换轴承928就能够恢复鼓风机构913的功能。但是,为了拆下轴承928需要将鼓风机构913整体分解并进行旋转部的平衡调整等,不仅需要专用的设备,而且需要一周左右的调整时间。在作为气体激光振荡装置900的主要用处的加工车间等中,定期检查作业所允许的时间为半日左右,而实际上在用户处要更换鼓风机构913整体。因此,对于用户而言,需要负担鼓风机构913整体的更换费用,导致定期检查费用的成本上升,即,鼓风机构913更换所涉及的定期检查费用的降低成为巨大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363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81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