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产生装置和有无离子的判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6072.7 | 申请日: | 2010-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1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西野真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A61L9/22;F24F7/00;H01T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武玉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产生 装置 有无 判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产生装置和有无离子的判断方法,该离子产生装置具有检测空气中离子的离子检测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正和/或负离子来净化居住空间内空气的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例如,在以空气净化机为代表的离子产生装置中,在其内部的通风通道的中途配置有产生正、负离子的离子产生器,并且将产生的离子与空气一起向外部的空间送出。
在送出有离子的空间内,如果离子的浓度为1,000~2,000个/cm3左右,则能够得到对沙雷氏菌、芽孢杆菌等细菌的有效杀菌效果。此外,空气中的离子使浮游微粒失去活性并且分解臭味成分。由此,净化整个居住空间的空气。
产生上述效果的标准离子产生器通过在针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或放电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交流的驱动电压,产生电晕放电,从而产生正、负离子。通过使用多个离子产生器,还能够提高空气中的离子浓度。
另一方面,离子产生器经过长期工作,在因伴随电晕放电产生的溅射蒸发而使放电电极损耗的情况下,或者是在化学物质、尘埃等异物累积附着在放电电极上的情况下,难以避免离子的产生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通知使用者需要对离子产生器进行保养,需要判断空气中有无离子。
对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114177号)中公开了一种离子检测装置和离子产生装置,该离子检测装置和离子产生装置具有捕集空气中离子的捕集电极,并且基于开始离子产生动作时(或停止离子产生动作时)产生的捕集电极的电位变化,来检测(判断)有无离子。
如上所述,以往公知的是作为正离子的H+(H2O)m(m是任意的自然数)和作为负离子的O2-(H2O)n(n是任意自然数)利用离子的反应对空气中的浮游细菌等进行杀菌。然而,由于所述离子相互再结合而消失,所以即使在特别接近离子产生器的位置可以实现高浓度,但是随着距离子产生器的距离逐渐变远,离子浓度会急剧降低。因此,虽然在实验装置那样容积小的空间中,可以使离子浓度达到数万个/cm3,但是在实际的居住空间或工作空间等容积较大的空间中,浓度最大能够达到2~3,000个/cm3。
另一方面,发明人发现,在实验室水平下,当所述离子浓度为7,000个/cm3时,可以在10分钟内杀死99%的禽流感病毒,当所述离子浓度为50,000个/cm3时,可以在10分钟内杀死99.9%的禽流感病毒。这两个除去率的意义在于,假设在空气中存在1,000个/cm3的病毒时,分别残留10个/cm3和1个/cm3的病毒。也就是说,通过将离子浓度从7,000个/cm3提高到50,000个/cm3,可以使残留的病毒降低至1/10。
由此可见,在人等生活的整个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内,通过使离子浓度处于高浓度状态,对于预防传染病和净化环境都非常重要。
然而,在需要判断离子浓度和有无离子的空气为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由于所述电位的变化量变小,所以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甚至难以判断有无离子。此外,在离子产生器经过长期工作的情况下,由于产生的离子也减少,所以所述电位的变化量变得更小,更加难以判断有无离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离子产生装置和有无离子的判断方法,该离子产生装置和有无离子的判断方法不受温度、湿度和离子产生器经时变化的影响,能够高精度地判断有无离子。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产生装置,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由多个离子产生器产生正、负离子,其包括:驱动电路,使所述离子产生器导通或断开;离子检测器,检测表示所述离子产生器产生的离子的产生状态的指标;以及判断部,基于所述离子检测器检测出的指标,判断有无所述离子,所述离子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电路使一个离子产生器和另一个离子产生器以不同时机周期性地导通的情况下,当所述离子检测器检测出的指标的差分大于规定的阈值时,所述判断部判断具有所述离子。
按照本发明,在使离子产生器彼此一次或多次以不同时机导通的情况下,当表示离子产生状态的指标的差分大于(或小于)规定的阈值时,判断具有(或没有)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60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元件的安装结构及包括该安装结构的变频设备
- 下一篇:速闭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