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听器的调整装置、方法以及程序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3724.1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5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森川幸治;足立信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L15/00 | 分类号: | G10L15/00;A61B5/12;G10L21/02;H04R2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听器 调整 装置 方法 以及 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助听器调整的技术。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利用用户的脑波来确定利用助听器时感觉难以听清的因素并调整助听器的修正处理使得听得更清楚。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高龄化或长时间听大音量音乐的机会增加等的影响,老年性或声音性听障者增加。此外,随着助听器的小型化、高性能化,助听器安装的门槛越来越低,以在日常生活中能清楚地听见谈话为目的利用助听器的用户在增加。
助听器是通过声音的放大来补偿用户下降的听力的装置。各用户对助听器所要求的声音的放大量因用户听力下降的程度、或者因频带而不同。因此,在开始利用助听器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配合各用户的听力在每个频率调整声音放大量的调试。
调试一般根据每个用户的听力敏度图来进行。所谓“听力敏度图”是针对各频率的纯音进行倾听的评价结果,例如是针对多个频率的各个声音,根据频率划分用户能听见的最小声压水平(分贝值)的图。听力敏度图可在助听器店或医院制作。
助听器店或医院首先制作不同用户的听力敏度图。然后,根据调试方法、也就是用来基于听力敏度图放大至可轻松地听见的声压水平的调整方法,来决定放大量并进行初期调整。
在助听器店中,还根据需要通过口头或CD一个一个地将单音节的声音呈现给用户,实施对能否实际听到语音进行评价的语音清晰度评价,进行助听器的微调。通过这种评价和助听器的反复调整,从而能够获得具有适合用户听力的特性的助听器。
但是,即便是这样细心地进行调整,也未必能调整出令人满意的助听器,这样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助听器的评价以及调整是在助听器的销售店由销售店的专业人员进行。
具体来说,由于助听器用户实际配戴助听器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就是在家里时、观看电视时、外出时配戴,因此不同情况下最合适的助听器的调整是不同的。以往,在日常生活中助听器的调整不满意的情况下,要先记住该场景(例如,能听清楚谈话但看电视时较吵、与助听器店的专业人员的会话没问题但与家人的对话依然听不清等等),将这些情况在助听器店传达给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根据该结果再次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的难度在于,需要用户一边回忆一边说明过去听不清的体验和该场合听不见的程度,专业人员根据彼此的对话从助听器可调整的多个项目中推定合适的项目。原本听力方面的主观表现其偏差就很大,还要根据记忆来进行,从而这种调整相当困难。
作为应对这种问题的对策,考虑在日常生活场合中自动进行再调整。作为针对这种研究的现有相关技术,已知:根据脑波等客观指标进行评价而不是基于口头报告进行听力评价(专利文献1)的技术、根据外部环境音的变化调整再生音的技术(专利文献2)、保持多个调试参数进行切换的技术(专利文献3)等。
专利文献1利用脑波采用ASSR(Audiroty Steady-State Response)进行针对纯音的各频率的听觉特性的评价,由此不必听取不同用户间偏差较大的口头报告就能进行评价。
专利文献2中是针对外部环境音的波动始终能够再现相同音质的音乐的方案,由此能够适应某种程度上的外部环境音的波动。
专利文献3中预先保持多个调试参数,配合生活场所的声音环境来切换调试的参数。
专利文献1:JP特表2003-5332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专利第414550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JP专利第3482465号说明书
这些技术是使听力适应因不同生活场所而异的声音环境的技术,对于不进行口头报告的情况下进行听力评价是有用的。
然而,即便利用这些技术,也无法实现用户不费事地进行日常生活的听力评价,也无法在该情况下实现助听器再调整。换句话说,无法客观地检测日常生活中用户感觉难以听清的声音,并自动地调整。例如,专利文献1尽管能针对用户的纯音进行听力评价,但不能进行针对会话声音的评价。专利文献2在某种程度上能进行适合于外部声音的调整,但无法进行与用户实际听感相应的调整。再有,在专利文献3中,保持多个调整参数,但未必能准备适合所有状况的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3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青藤碱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阀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