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收音装置及收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2533.3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4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杠慎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5/027 | 分类号: | H04R5/027;H04M3/56;H04R1/40;H04R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音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麦克风,具备配置为使指向性的主轴方向相互不同的4个以上的收音单元,设置在能够对从扬声器输出的声音进行收音的位置;
电平计算部,按照上述4个以上的收音单元的每个输出信号,计算从上述扬声器输出的声音的信号电平;
混合系数计算部,使用由上述电平计算部计算出的信号电平,计算与上述4个以上的收音单元的指向性的主轴方向相适合的混合系数;以及
信号合成部,通过使用由上述混合系数计算部计算出的混合系数将上述4个以上的收音单元的输出信号合成,从而生成立体声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4个以上的收音单元是配置为使指向性的主轴方向各相差90度的4个收音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混合系数计算部计算上述混合系数,以使上述立体声信号是在相互差180度的两个收音方向上进行立体声收音而得到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混合系数由用来生成上述立体声信号中的一个信号的第1混合系数、和用来生成上述立体声信号中的另一个信号的第2混合系数构成;
上述混合系数计算部对于上述4个收音单元中的每个收音单元,使用位于该收音单元的一个邻侧的收音单元的信号电平计算第1混合系数,使用位于该收音单元的另一个邻侧的收音单元的信号电平计算第2混合系数;
上述信号合成部通过对上述4个收音单元的输出信号分别乘以上述第1混合系数并相加而生成上述立体声信号中的一个信号,通过对上述4个收音单元的输出信号分别乘以上述第2混合系数并相加而生成上述立体声信号中的另一个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扬声器信号检测部,该扬声器信号检测部判断用来从上述扬声器输出声音的扬声器信号的有无;
上述电平计算部在由上述扬声器信号检测部判断为有扬声器信号的情况下计算上述信号电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上述麦克风是否已移动的移动判断部;
上述混合系数计算部使判断为上述麦克风已移动的情况下计算上述混合系数的频度比判断为上述麦克风没有移动的情况下的上述频度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判断部基于由上述混合系数计算部计算出的混合系数的变化程度判断上述麦克风是否已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定位判断部,该定位判断部根据用来从上述扬声器输出声音的扬声器信号判断声像定位位置;
上述混合系数计算部按照由上述定位判断部判断出的每个声像定位位置计算上述混合系数;
上述信号合成部使用由上述混合系数计算部计算出的每个上述声像定位位置的混合系数的平均值,将上述4个以上的收音单元的输出信号合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位判断部将分别表示声像定位位置与上述扬声器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左定位、右定位及中央定位中的某个判断为上述声像定位位置;
上述电平计算部具备:
左声道电平计算部,在由上述定位判断部判断为左定位的情况下计算上述信号电平;
右声道电平计算部,在由上述定位判断部判断为右定位的情况下计算上述信号电平;
中央电平计算部,在由上述定位判断部判断为中央定位的情况下计算上述信号电平。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上述麦克风是否已移动的移动判断部;
在判断为上述麦克风已移动的情况下,上述混合系数计算部使用在判断为上述麦克风已移动后计算了信号电平的声像定位位置的信号电平,来计算在判断为上述麦克风已移动后没有计算信号电平的声像定位位置的混合系数。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频带提取部,该频带提取部从上述4个以上的收音单元的输出信号中分别提取规定的频率带的信号;
上述电平计算部使用由上述频带提取部提取的信号计算上述信号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5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