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波管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0111.7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6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兰;黄天祥;齐皓;王斌;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四威航空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23/00 | 分类号: | H01J23/00;H01J2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波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波管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可拆卸散热片的行波管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行波管已成为雷达、电子对抗、中继通信、星通信、电视直播卫星、导航、遥感、遥控、遥测等电子设备的重要微波电子器件。行波管的热量主要集中在收集极。目前给行波管散热的通用方法即是将行波管的底面紧贴冷板,由于热量集中,热密度很大,所以目前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行波管的底面紧贴冷板,由于热量集中,热密度很大,不能很好的解决散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行波管散热装置,包括大冷板,行波管的底面紧贴在大冷板上,还包括设置于行波管上面,左面和右面的包围式散热板。
所述包围式散热板包括上散热板、左散热板和右散热板。
所述行波管散热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旋钮螺杆,所述旋钮螺杆顶端安装有一个旋钮。
所述左散热板和右散热板通过螺杆或螺钉分别固定并紧贴在行波管的左面和右面,所述上散热板通过旋钮螺杆固定在左散热板和右散热板上,并紧贴于行波管上面。
所述上散热板、左散热板和右散热板与行波管的可压紧热面之间设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材料为导热硅脂。
所述上散热板、左散热板和右散热板均设置有梳齿型散热片。
本实用型的有益效果是:因行波管散热方式为传导,所以增加有效散热面积即可提高散热效率,因此在收集极的左侧、右侧和顶端分别增加了散热板,在安装时将与行波管有连接的地方涂抹导热硅脂,本散热装置在行波管工作状态时可将收集极的温度相对于目前的散热方式降低15℃。由于顶部的散热器可快速拆卸,所以该方法也可广泛应用于需要频繁更换行波管的地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1、上散热板,2、左散热板,3、右散热板,4、行波管,51、旋钮螺杆,52、旋钮,6、大冷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描述:
如图1、2,本散热装置包括大冷板6,行波管4的底面紧贴在大冷板6上,还包括设置于行波管4上面,左面和右面的包围式散热板。所述包围式散热板包括上散热板1、左散热板2和右散热板3。所述上散热板1、左散热板2和右散热板3均设置有梳齿型散热片。
本散热装置使用三个旋钮螺杆51,每个旋钮螺杆51顶端安装有一个旋钮52。所述左散热板2和右散热板3通过螺杆或螺钉分别固定并紧贴在行波管4的左面和右面,所述上散热板1通过旋钮螺杆51固定在左散热板2和右散热板3上,并紧贴于行波管4上面,左侧使用一个旋钮螺杆51,右侧使用两个旋钮螺杆51。
如图1,所述上散热板1、左散热板2和右散热板3与行波管4的可压紧热面之间涂抹导热硅脂形成导热层。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受本专利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四威航空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四威航空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0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升压电路
- 下一篇:一种演示眼睛成像原理的教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