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聋人用的闹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7339.0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灿 |
主分类号: | G04B25/00 | 分类号: | G04B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800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聋人 闹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聋人用的闹钟,特别是一种可感知人是否起床的闹钟。
背景技术
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存在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因此人们常常会借助闹钟的帮助,但是现在普通的闹钟并不能确定一定能把人叫醒,很多时候人都会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把闹铃直接关闭掉,然后又继续蒙头大睡。很多人因此耽误了上班、上学或者重要的约会。目前闹钟的种类也很多,包括机械式的、电子式等,如专利号为200610156088.1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闹钟”,其特征是包括显示器、输入装置、MCU控制器、数据存储单元、时钟模块、电源模块发声单元和振铃模块,这种闹钟是通过在显示器上显示一些趣味性的句子来帮助人们尽快摆脱刚睡醒时的朦胧状态,虽然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普通闹铃引起的烦躁感,但是仍然不能解决人们听到闹铃后需要手动去关闭闹铃的问题,而且这种闹钟也是通过闹铃来提醒人们,但对于聋人来说,由于不能感知到铃声,因此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的闹钟普遍是通过闹铃进行提示,而无法供聋人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介绍一种适合于聋人使用的闹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聋人用的闹钟,包括显示屏、时钟模块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装置和振动触发电路,所述红外装置是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红外发射器通过发射的红外线与设置于远端的红外接收器连接,振动触发电路的输入连接在红外发射器的电压输出端,振动触发电路的输出与振动发生器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振动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时钟模块;所述红外发射器和振动发生器均由电源模块供电,当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之间的红外线连接中断时,红外发射器通过振动触发电路关闭振动发生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闹钟采用振动发声器来发出振动提示,从而能够让聋人感觉到闹钟的振动,并且还采用了红外线扫描的方式来自动感应人体是否起床,通过闹钟内设置的红外装置发射红外线来检测人体,当人起床后坐立或站立时即能够被闹钟发射的红外线感应到后,然后红外装置根据检测信号通过触发电路关闭闹钟的闹铃,达到了不需要人手动关闭闹铃的目的。这样在使用时,就不需要一定要把闹钟放在床头或离床很近的地方,也避免了人在刚睡醒时还要去关闭闹钟所引起的烦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闹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显示屏,2—时钟模块,3—电源模块,4—振动触发电路,51—红外发射器,52—红外接收器,6—振动发生器,7—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聋人用的闹钟,包括显示屏1、时钟模块2和电源模块3,所述显示屏1、时钟模块2和电源模块3均为现有技术中闹钟的成熟部件;本实用新型的闹钟还设置了红外装置和振动触发电路4,所述红外装置是由红外发射器51和红外接收器52组成,红外发射器51通过发射的红外线与设置于远端的红外接收器52连接,振动触发电路4的输入连接在红外发射器51的电压输出端,振动触发电路4的输出与振动发生器6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振动发生器6的输入端连接时钟模块2,在所述红外发射器51上还连接有用于提示红外发射器51和红外接收器52之间连接状态的指示灯7;所述红外发射器51和振动发生器6均由电源模块3供电,当所述红外发射器51与红外接收器52之间的红外线连接中断时,红外发射器51通过振动触发电路4关闭振动发生器6;当所述红外发射器51与红外接收器52之间的红外线连接通畅时,指示灯7亮起,提示人们闹钟工作正常,本实用新型中,红外接收器52可以采用蓄电池供电,振动发生器6可以采用现有的机械式振动装置。
在使用闹钟时,只需要把闹钟的振动发生器6固定在离人体较近的位置,比如床头,然后将红外接收器52放在房间内另一端,设置时只需要闹钟的红外发射器51和红外接收器52之间的红外线从床的上部穿过,使人从床上坐立起来后能被红外线感应到即可。当闹钟报警振动时,由于振动发生器6的振动作用,聋人就可以清晰的感觉到,从而方便起床,起床后闹钟即自动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灿,未经杨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73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