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万能充电器外表简易充电手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7128.7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7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雪光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张智生 |
地址: | 535018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万能 充电器 外表 简易 充电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设备,尤其是手持式移动电话。
背景技术
手持式移动电话俗称手机,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通信设备,在城市时几乎每人一部手机。有了手机使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给予了很大的方便,大大增进了人们的相互了解和亲情。但是,手机的工作靠电池供电,通话和手机工作消耗的是电池的电能,电池的电容量是有限的,耗完电能就要对电池进行充电。现有的手机电池各种各样,品种和规格繁多不统一,相对应的充电器或电源线也各不相同,一部手机对应一个充电器或一条充电电源线。若换手机就要同时换充电器或电源线,很浪费,丢弃又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现在手机的更新换代时间很快,周期很短。所以,人们设制一种手机电池万能充电器,其主要结构是设有能定位电池的夹子和两个间距可调的正负极充电触头,并且该充电触头能与电池的正负极稳定接触,对电池进行充电。但是,有许多手机只配一只电池,在电池充电时手机就不能使用手机,而电池充电的时间一般都在40分钟以上。在急用和等待信息时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万能充电器外表简易充电手机,能适于各种手机电池的带机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万能充电器外表简易充电手机,它包括手机后盖和与电池正负极对应接触的手机电源引入正负触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间隔固定在所述手机后盖一侧上,外表面能外露的两块正、负电极;
在所述手机后盖的内侧,分别对应连接两块正、负电极与手机电源引入正、负触头的导线。
所述两块正负电极的外侧面,设有可使电极外露或绝缘遮盖件。
上述结构的手机,在所述的手机后盖上,间隔设有外表面能外露的两块正负电极,在手机不卸下电池的情况下,用万能充电器上的夹子固定手机,两个间距可调的正负极充电触头与两块正负电极对应相接,由于电池的正负极已对应与手机电源引入正负触头接触,而手机电源引入正负触头又分别通过导线与两块正、负电极对应相接。所以,接通万能充电器的电源即能对电池进行充电。这样,可不间断手机的工作,又可能在换手机的情况下不换充电器。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万能充电器结合使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手机1,手机电源引入负触头2、正触头11,电池4,电池的负极3、正极10,手机后盖5,负极块6、正极块7,负极导线8,正极导线9,万能充电器的透明夹12,电极调节槽13和22,可调的正负极充电触片14和21,充电正负引出柱20和15,轴承座16,万能充电器17,夹把18,恢位弹簧19,电极调节槽间隔柱23,万能充电器电源插头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手机通常都有后盖,后盖的内膜侧是电池,电池的一侧边上设有三个输出电源的电极,这三个输出电源的电极通过设在电池槽相应侧与之接触头,将电能输给手机。从图中可知,在手机1的后盖5的一侧上,间隔固定设置有外表面能外露的两块正、负电极7、6;从图的局部部视中可看到,在手机后盖5的内侧,在两块正、负电极7、6与手机电源引入正、负触头11、2之间分别用对应的导线9和8连接。其中,手机电源引入正、负触头11、2还分别与电池4的正极10、负极3对应接触。为了在不充电时使两块正、负电极7、6不被其它的导体接触,产生漏电或短接的现象,在两块正负电极7和6的外侧面,还应设有可使电极7外露或绝缘遮盖件,如绝缘膜、绝缘盖等。为使图面简洁该遮盖件没画出来。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与万能充电器结合使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一起来看,万能充电器17的透明夹12将手机1的左侧夹住,可调的正负极充电触头14和21与手机后盖5上的两块正、负电极7、6分别接触。此时,若万能充电器17的电源插头24与电源接通,就能对手机1的电池4进行充电。其中,万能充电器17透明夹12的左端轴及其两侧的轴承座16与充电器座面作转动连接;透明夹12的左端头是夹把18,夹把18的下面是恢位弹簧19。在透明夹12的中部,设有从充电器座引上来的充电正负引出柱20和15,两引出柱20和15分别与可调的正负极充电触片14和21的右端作可转动联接,使正负极充电触片14和21分别能在电极调节槽13和22中移动,调节两触片触头之间的间隔距离与两块正、负电极7、6对应相触。电极调节槽13和22之间设置有间隔柱23,使两极充电触片14和21不能相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雪光,未经张雪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7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太阳能电池的车用摄录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抑制手机TDD噪声的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