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李箱密封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1768.7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0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蔡雪锋;李书福;杨健;安聪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0 | 分类号: | B60J1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箱 密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配件,特别涉及一种带导流条的行李箱密封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行李箱往往需要较好的密封,在关闭状态要能够在淋雨试验中保持箱内的干燥,但是由于行李箱车门钣金在焊接工艺上很难保证一致性,有时会车型焊接变形。这就很容易引起安装在焊接钣金上的行李箱密条配合间隙大,淋雨出现水流进入车内。另外一个种情况是,行李箱焊接是有两块或者三块板焊接而成,在两块板和三块板的过度中不可避免的高低差。在行李箱密封条安装后出现搭接缝隙,淋雨也容易形成水流进入车内。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0939821Y公告日2007年8月29日,公告了一种汽车行李箱密封条,由上部的发泡结构和下部的安装结构构成,其中上部的发泡结构被设计为由上方的一个大发泡和下方的一个支撑小发泡构成,在相同面积内设计了一大一小两个发泡。此专利解决了折弯时行李箱密封条褶皱过大的问题,但是在行李箱密封条安装后还是容易出现搭接缝隙,淋雨时同样容易形成水流进入车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行李箱密封条安装后密封效果不佳淋雨时水容易流进入车内的问题,提供一种阻止了水流入车内,有较好密封性能的行李箱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李箱密封条,包括上部的发泡孔和下部的安装结构,所述的安装结构一侧设置有导流条,所述的导流条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安装结构一侧设置有导流条,导流条呈“L”形,对残留的雨水起到导流的作用,导流条底部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雨水汇集后由导流孔排出,由于疏堵结合,行李箱密封条的防水效果大大提高,阻止水流进入车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流条呈“L”形,所述的导流条的上部由柔性的导流条块构成。导流条呈“L”形与行李箱结构匹配良好,有较好的适应性,导流条的上部由柔性的导流条块构成,可以有一定的形变,能与行李箱紧密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泡孔内插设有支撑杆。发泡孔内插设有支撑杆,支撑杆截面呈圆形,支撑杆材质比发泡孔质地略硬,可以很好地支撑发泡孔,即使是在转角处,设置了支撑杆也可以起到防止褶皱,增加密封性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泡孔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发泡孔一侧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在关闭行李箱的时候,发泡孔产生形变,透气孔将发泡孔内的空气排出,不会使型廓塌扁,提高了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安装结构呈倒“U”型,所述的安装结构内设置有支撑骨架。安装结构呈倒“U”型可以更好的匹配安装,安装结构内设置有金属的支撑骨架可以增加行李箱密封条的密封效果,也增加了行李箱密封条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结构的内侧顶部设置有柔性的胶块。安装结构的内侧顶部设置有柔性的胶块可以进一步增加安装结构安装的密封性,连接性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结构内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安装卡角。相互匹配的安装卡角与行李箱结构卡接,固定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一侧的安装卡角前端设置有柔性的辅助卡角或所述的所有安装卡角前端均设置有柔性的辅助卡角。安装卡角前端设置有柔性的辅助卡角,安装时,钣金伸入,辅助卡角较软,发生较大的形变,安装卡角较硬,形变较少,与钣金形成卡接,卡接的较为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弯钩。安装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弯钩,弯钩在安装时可以与内板配合,适用性广泛。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泡孔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唇。发泡孔的顶端设置有密封唇,密封唇呈弧形,密封唇的密封侧朝向行李箱的外部,这样设置增加了行李箱密封条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折弯时能保持较好的形状,褶皱较少,同时本实用新型上可以有效疏导水流,密封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唇,2、透气孔,3、支撑杆,4、发泡孔,5、安装结构,6、胶块,7、弯钩,8、辅助卡角,9、安装卡角,10、导流条,11、支撑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1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