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岩石地基深基坑承压水降排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74724.1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6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武科;鄢长;王东东;田卫国;高振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20 | 分类号: | E02D19/20;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45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岩石 地基 基坑 承压水降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基坑的降水,特别涉及一种岩石地基深基坑承压水降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深基坑的降水办法通常为:基坑侧壁设置止水帷幕(钢盖板桩、单双排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坑内采用井点降水。其优点是降水效果明显,可以保证基坑内无水作业。但是对于岩石地基,该种工艺存在以下不足:1)技术难度高。对于岩石地基的井点降水设计,国内外书刊均无此类经验介绍。并且在计算分析建模过程中,需要对岩隙水的特点进行分析,对管井设置、管井深度、水力坡度、降水理想曲线等特征进行详细研究。2)工作量大、成本高、进度慢。岩石为渗透系数较低地层,井点降水影响面积小,井点布置量大,甚至必须在结构底板下设置井点,使用时间长,岩石中打降水井的施工难度也高,综合以上,此种降水方法必然增加成本,降低施工效率,延缓工程进度。3)质量缺陷处理难度大。水压难以调控。首先,在垫层、防水卷材完成后,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在结构底板下的水井需要停止并封闭,在此段时间内,防水卷材未被混凝土压住,必然出现鼓包现象;其次,为保证工程进度、提供工作面,降水工作在地板结构完成后结束,在此工程中基底高水压被降水工作削弱,结构渗水点不易被察觉。一旦地下室结构结束,降水工作停止,如果出现渗水的质量缺陷,高水压下的堵漏工作极难进行;另外,高水位地下室有抗浮设计,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通过地下室沉降观测发现地下室结构上浮(国内有严重上浮的工程案例),必须重新打井降水,应急处理措施复杂,进行缓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岩石地基深基坑承压水降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石地基深基坑承压水降排水系统,包括由基坑底部四周明沟和集水坑形成的坑底排水网以及基坑上部四周的排水系统,该承压水降排水系统还包括垫层下的排水网,所述垫层下的排水网包括在基底岩石面层内深挖的渗水点面域和通过沟槽与其连接的盲沟,所述渗水点面域、所述盲沟和所述沟槽内置有连通的打密孔PVC管,所述渗水点面域、所述盲沟和所述沟槽内回填有至垫层底标高的级配砂石,所述级配砂石上覆盖有粗沙层,所述粗沙层上盖有土工布;所述盲沟与结构集水坑连接,所述结构集水坑内设有坑中坑,所述坑中坑内安装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管伸出在结构底板外,所述盲沟在进入所述结构集水坑处设有挡水槛,所述盲沟内的打密孔PVC管通过设置在所述集水坑垫层内的PVC管与所述坑中坑连接,所述坑中坑顶部设有钢盖板,所述钢盖板上覆盖有防水卷材。
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管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所述结构底板之上。
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管外圆面上固接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处于所述结构底板的中部。
所述坑中坑设置在所述结构集水坑的正中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技术难度低,对降排水区域针对性强,布置灵活。2)成本低,充分利用地下水压自然疏导,减少了能源消耗。3)提供基础工作面较快,能够有效促进工程进度。4)水压可调节,为后期可能出现的结构问题、质量缺陷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底岩石面层上建立一种可调压单循环降排水系统,通过堵、疏、排、控综合实施,解决了基础施工过程中基坑降排水以及结构完成后对地下水压进行及时有效调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1-1立面图;
图3是图1的2-2立面图。
图中:1、阀门,2、坑中坑,3、弯头,4、出水管,5、结构底板,6、排水管,7、止水钢板,8、钢盖板,9、打密孔PVC管,10、PVC管,11、潜水泵,12、挡水槛,13、穿线铁管,14、电线,15、基底岩石面层,16、级配砂石,17、垫层,18、结构集水坑,19、盲沟,20、土工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图3,沿海某工程,地基为火山岩石层,距海边约1km。地下五层(含两层夹层),机械车库,基底面积约2万平米,抗浮水位标高为2.0m,基础底板底标高为-16.10m,局部降坑深度为-22.40m。工程采用的降排水方式为:周边双排围护桩加桩间喷射混凝土作为止水帷幕,基坑底部四周为明沟加集水坑排水,由于基底面积大,岩石渗水系数低,基坑内部采用一种岩石地基深基坑承压水降排水系统。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4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路、铁路桥梁预应力水泥铲
- 下一篇:垃圾捡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