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式变压器外壳底网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8876.0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8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任祖新;汪峰;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钱江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02 | 分类号: | H01F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王月玲;武玉琴 |
地址: | 31124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底网,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外壳底网。
背景技术
干式变压器指的是依靠空气对流进行冷却的一种变压器,一般用于局部照明、电子线路、机械设备等。在电力系统中,一般汽机变压器、锅炉变压器、除灰变压器、除尘变压器、脱硫变压器等都是干式变压器,变比为6000V/400V和10KV/400V,用于带额定电压380V的负载。简单的说,干式变压器就是指铁芯和绕组不浸渍在绝缘油中的变压器。
通常的干式变压器带有外壳,以避免环境的影响。其中,为了通风散热的需要,在外壳上设有通风口,典型地,外壳底部设成底网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
图1为现有干式变压器外壳底网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面视图,如图1并参考图2所示,现有的干式变压器外壳底网由外壳网板1、外壳底脚2、网板外框3组成,所述网板外框3由两个网板第一外框31和两个第二外框32相互连接而成,包围并与所述外壳网板1的四周固定连接,所述网板外框3一般采用铝合金型材。所述两个第一外框31上分别设有两个等距的通孔,所述外壳底脚2两端通过通孔用螺栓固定在第一外框31上。
带外壳的干式变压器在安装就位过程中,当有些安装场所因为空间和条件的限制,必须用铲车来搬运,由于网板1的网板外框3由铝合金型材制成,所以强度不够,而当大容量变压器外壳的深度“L”大于铲车架长度,这样就会因没有支撑而损坏底网,进而损耗变压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外壳底网,提高强度并适用于铲车搬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干式变压器外壳底网,包括外壳网板、外壳底脚和网板外框,所述外壳网板固定在所述网板外框上,所述外壳底脚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网板外框的两个相对的第一框上,还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横梁,所述横梁搭设在所述网板外框的两个相对的第二框上或/和固定在所述外壳底脚上。
更好地,所述网板外框的第一框和第二框为槽钢。
更好地,所述槽钢的断面为工字形或直角形。
优选地,所述外壳底脚上设有第一长条孔,在所述横梁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通孔,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长条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螺栓将所述横梁和所述外壳底脚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外壳底脚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在所述横梁上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通孔,每一所述第一通孔与每一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螺栓将所述横梁和所述外壳底脚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底网结构现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外壳底网,增加了外壳底网的强度,由于增加了横梁的支撑而避免了在铲车运输时带来的损坏外壳底网进而耗损变压器的缺陷,另外,横梁之间的间距可根据不同规格的铲车架的长度的铲车可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运输时的灵活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干式变压器外壳底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干式变压器外壳底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方向剖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底脚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底脚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底脚实施例一与横梁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底脚实施例二与横梁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干式变压器外壳底网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方向剖面视图,如图3并参考图4所示,干式变压器外壳底网由外壳网板1、外壳底脚2、网板外框3和横梁4组成,所述网板外框3由两个相对的第一外框31和两个相对的第二外框32相互连接而成,包围并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网板1的四周,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网板外框3的第一外框31和第二外框32为槽钢型材,其断面为工字形或直角形,因而增加了外壳底网的强度;所述两个第一外框31上分别设有两个的通孔,所述外壳底脚2两端设有对应的通孔,通过通孔用螺栓5将外壳底脚2固定在第一外框31上;所述两个横梁4的两端搭设在第二外框32上并与外壳底脚2通过螺栓5连接固定。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外壳底脚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并同时参考图3所示,在所述外壳底脚2上开设有一长形通槽21,所述横梁4上设有两个通孔41,42,螺栓5穿过外壳底脚2上的长形通槽21与横梁4上的通孔孔41,42旋紧,用以固定横梁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钱江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钱江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8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用保险座
- 下一篇:一种无海水压载的油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