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数字轨距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8818.8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5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学;杨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学 |
主分类号: | G01B7/14 | 分类号: | G01B7/14;G01B7/0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6200 河北省秦***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数字 轨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工具,具体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铁路钢轨之间距离和相对高度差的复合型数字轨距尺。
背景技术
目前同类产品开始在铁路工务系统应用,并具有取代机械轨距尺的良好前景。有待改进的缺陷是:①当钢轨受车轮滚压出现翻边时,同类产品的圆柱型测量触点,与被侧面之间出现G值,造成测量失准;②选用了性价比不当的位移传感器,产品造价过高,影响推广;③沿用了机械轨距尺的尺身结构,产品的防雨、防护性能和外观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快捷,可建立相应的数据链接,综合性能显著提高的复合型数字轨距尺。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型数字轨距尺,包括尺身、固定端、活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和活动端安装在尺身两端,该固定端和活动端与钢轨被测面接触位置呈凸状球结构;所述尺身内装有容栅位移传感器和电子液摆倾角传感器及数据处理模块,该容栅位移传感器通过弹簧/连杆结构与活动端刚性联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与同类产品的圆柱型测量触点不同,本实用新型固定端和活动端的测量部位采用凸状球形设计,实现了与被测面的点接触,可避免因钢轨翻边造成的测量失准G值。
②与同类产品的位移传感器不同,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为容栅位移传感器+电子液摆倾角传感器+数据处理模块,采集、计算、储存、显示测量数据快速、精确,性价比高,尤其使较经济的容栅位移传感器用于轨距尺成为可能。
④与同类产品的尺身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单元和数据处理模块以嵌入方式内藏于尺身内,外观整洁,防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端和活动端测量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尺身结构示意图。
图中:尺身1,固定端2,数据处理模块3,电子液摆倾角传感器4,容栅位移传感器5,连杆6,弹簧7,活动端8,钢轨9,固定端和活动端本体10,钢套11,钢柱12,钢珠13,加强杆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1、图4,本实施例所述尺身1为断面呈U型的铝合金型材,U型口部连接有呈排列布置的若干个加强杆14,以满足产品的力学要求。尺身1的U型结构内部嵌入式装有构成测量单元的容栅位移传感器5和电子液摆倾角传感器4及数据处理模块3,该容栅位移传感器5的左侧固接有一连杆6,该连杆6上套装有弹簧7,所述活动端8滑动套装在该连杆6上并与该弹簧7一端连接。尺身1右端以固定方式安装有固定端2。
参见图3,本实施例所述固定端和活动端本体10与钢轨9被测面接触位置的水平线上,各加工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各过盈装配有一个钢套11,该钢套11内装有两只钢珠13和一个钢柱12,钢套11两端经过压装,形成钢珠+钢柱+钢珠的凸状球形结构。
参见图2,容栅位移传感器5的动栅和活动端8可沿尺身1的法线前后移动。对线路上两股钢轨9测量时,将本轨距尺置于两股钢轨9的顶面,并使尺身1与钢轨9垂直。固定端2抵住一股钢轨9的内侧,活动端8在弹簧7推力作用下,与另一股钢轨9内侧密贴。此时,容栅位移传感器5测量出轨距值L,电子液摆倾角传感器4测量出两股钢轨9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a,通过数据处理模块3计算出两股钢轨9的相对高度差H,在终端上储存、显示,其测量精度可达0.01mm,且操作方便、快捷,并可建立相应的数据链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学,未经张文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8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效集成测试光纤陀螺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空调控制面板拨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