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摇油泵存放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8022.2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7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33/00 | 分类号: | F16N3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86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摇 油泵 存放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存放手摇油泵的支架。
背景技术
手摇油泵是一种常用的提油装置,适用于抽送汽油、机油、煤油、柴油等各种油类。特别是在三聚氰胺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数量较多,且不同设备涉及的油品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防止设备上的润滑油相互混淆污染,通常根据油品种类需要对不同的设备分别配置单独的手摇油泵。在使用完手摇油泵后,在手摇油泵下端的油枪上会附着一定的粘稠油脂,如果存放不当,油枪上的油脂会直接滴到地面上,造成环境污染。现在还没有专门用于放置手摇油泵的装置,工人使用完手摇油泵后通常是直接将手摇油泵全都放置在废旧油桶内或将其挂在油桶的外壳上,这样放置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非常不利于油品品质的保护和卫生清理,而且存放也不规范,当手摇油泵数量较多时,很难从放置在一堆的油泵中区分出不同设备所对应的那只油泵,这容易引起油品间相互混淆,甚至造成机械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手摇油泵由于没有专门的存放支架,油泵油枪上粘附的油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可将油泵油枪上粘附的油脂统一收集,而且存放、拿取都很方便的手摇油泵存放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手摇油泵存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油底座、悬挂架和集油桶;在所述集油底座内设有集油槽,在集油底座的底部还设有集油口,所述集油槽通过集油口与集油桶连通;所述悬挂架是由一根悬挂主杆和若干根悬挂支杆组成,所述悬挂主杆设于集油底座的上方并通过若干条竖直方向的支撑杆固定在集油底座上,所述的悬挂支杆分别通过一根连接杆固定在悬挂主杆水平方向的侧面上,相邻两根悬挂支杆之间均留有用于取放手摇油泵的开口。
存放时,将手摇油泵下端的油枪通过悬挂支杆之间的开口放入由悬挂主杆和悬挂支杆以及连接杆形成的U形卡口内,由于手摇油泵上部的油泵宽度大于悬挂支杆和悬挂主杆的间距,因此手摇油泵就可以悬挂在悬挂架上;同时将手摇油泵油枪的底部放置于集油底座的集油槽内,油枪上粘附的油脂顺着油枪流入集油槽内,再通过集油口流入集油桶内。
进一步,所述集油底座和悬挂主杆均为圆环形,所述集油底座内的集油槽为环形槽,所述悬挂支杆均匀分布在悬挂主杆的外侧面上。存放时,可以对每个位置上的手摇油泵和其存放处的悬挂支杆采用相同编号,这样拿取和存放时就不会造成混淆。
再进一步,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还设有一个定位架,所述定位架是由圆环形的内、外框架和焊接在所述内框架上的若干条纵横交错的支撑条构成;所述内框架通过定位杆固定在外框架内侧,所述外框架分别与各条支撑杆固定连接。通过定位架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存放支架放置在废旧的油桶或其他支撑物上,使集油底座高于地面,从而方便集油槽内的油脂流入到集油桶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避免了油泵油枪上的油脂洒到地上或粘附在其他设备上而造成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的支架通过设置一个环形槽,将油泵油枪的底部都放置于环形槽内,这样可使得油枪上的油脂直接流入环形槽内,并通过与环形槽底部连接的接油桶收集后集中处理,从而达到保持存放处清洁的目的。
2、在一个支架上可同时存放多只油泵,而且在支架上部设置了用于悬挂手摇油泵的U形卡口,在存放和拿取油泵时都非常方便,这样油泵就不容易在有轻微振动时就滑落,同时还可以在每个U形卡口对应的油泵上都有一组相同的标识卡,这样在拿取时就不会引起混淆,避免了油品对设备的污染。
3、本实用新型的存放支架采用了环形结构,大大节约了占地空间,而且整体结构很简单,取材方便,规范了油库物品存放管理,制作成本也很低,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摇油泵存放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摇油泵存放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集油底座,11—集油槽,12—集油口,2—悬挂架,21—悬挂主杆,22—悬挂支杆,23—连接杆,3—集油桶,4—支撑杆,5—手摇油泵,51—油枪,52—油泵底座,6—脚架,7—定位架,71—内框架,72—外框架,73—支撑条,74—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80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