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板显示屏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020667130.8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9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生;范继良;刘惠森;罗雪辉;郭业祥;王勇;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G01R1/04;G01R1/06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显示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屏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平板显示屏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世界能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在生产中越来越重视能源的节约及利用效率,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满足中国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要求。
例如,在数码产品的显示产业中,企业为了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都加大投资研发力度,不断地追求节能的新产品。其中,OLED显示屏就是数码产品中的一种新产品,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因此在数码产品的显示屏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世界上对OLED的应用都聚焦在平板显示器上,因为OLED是唯一在应用上能和TFT-LCD相提并论的技术,且是目前所有显示技术中,唯一可制作大尺寸、高亮度、高分辨率软屏的显示技术,可以做成和纸张一样的厚度;但OLED显示屏(有机发光显示屏)与传统的TFT-LC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并不同,其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片,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相应地,制造OLED显示屏的所有设备必须要保证OLED显示屏的精度要求。OLED显示屏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型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典型结构是在ITO玻璃上蒸镀一层几十纳米厚的有机发光材料作发光层,发光层上方有一层低功函数的金属电极。当电极上加有电压时,发光层就产生光辐射。
制造OLED显示屏时,要对平板显示屏件进行检测,检测时先要使用相关的固定夹具将平板显示屏件固定,使用测试针接触平板显示屏,对测试针通电,使得平板显示屏的各个引脚通电并保持各引脚的接触良好,使得显示屏被点亮,目测看看是否有显示缺陷(点、线不亮;亮度明显不均),最后将目测有缺陷的显示屏分选出来,不进行芯片绑定流程,另置别处以进行缺陷检测或修补。在上述检测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夹持平板显示屏时,其固定夹具往往会损伤显示屏;检测平板显示屏时,只能在检测显示屏的一部分引脚后移动或者翻转显示屏,再次对剩下的显示屏引脚进行检测,这使得不但在移动和翻转显示屏过程中会对器件造成损伤,而且检测效率底下;测试针与显示屏引脚之间的接触不好并容易对平板显示屏造成损伤。
因此,急需一种检测效率高、操作快捷、检测效率高,安全并不会对平板显示屏造成损伤的平板显示屏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效率高、操作快捷、检测效率高,安全并不会对显示屏造成损伤的平板显示屏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有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板显示屏检测装置,用于平板显示屏的检测,该平板显示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升降板、检测板、导向杆、升降杆、气缸马达,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导向杆的两端,所述升降板和检测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升降杆的两端,所述升降板穿过所述导向杆且位于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所述气缸马达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板上,且所述气缸马达的输出轴安装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上固定板上开设有容纳所述检测板的检测口,所述上固定板上临近所述检测口的部位开设有用于固定并限制所述平板显示屏的限位块;所述检测板上设有与所述平板显示屏上的电路引脚相对应的具有弹性的测试针,所述测试针均与外界电源总线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测试针包括绝缘壳体、金属探头及弹性元件,所述绝缘壳体开设有收容孔,所述金属探头呈滑动伸出所述收容孔并与所述收容孔卡接,所述弹性元件抵压于所述金属探头和所述收容孔之间。结构简单,稳定。
具体地,所述收容孔的开口向内翻卷形成卡接部,所述金属探头具有凸伸出与所述卡接部相抵触的抵触部。卡接部和抵触部的配合有效地防止金属探头脱离绝缘壳体。
更具体地,所述金属探头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抵压于所述容置孔内,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压于所述收容孔内。容置孔使得弹性元件一端更方便的抵触在金属探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7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