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餐炉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8210.7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7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梁观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观成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12;F23D14/8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红缨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餐炉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餐炉头包括进气管、设在进气管上方的并与之连通的混气腔及设在混气腔上的红外燃烧板,在进气管的下端设有与鼓风机连通的空气吹入口。使用时,空气和燃气进入进气管中再在混气腔中混合,空气与燃气混合的不均匀,且在每个位置喷出的混合气体的气量不同,因此在燃烧器上的燃烧温度不均匀,热效率低,再则红外燃烧板容易被腐蚀,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使空气与燃气混合均匀,混气腔中每个部位的混合气体的气压均匀,燃烧器上的燃烧温度均匀,热效率高,不容易被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一种中餐炉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中餐炉头,包括抽风管,抽风管包括断面呈“八”字形的引射管及与引射管连通的断面呈“喇叭”形的送风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气盘,在导气盘的下方设有支撑脚,在导气盘的中心设有中心孔,在中心孔的四周设有二条以上的导气槽,中心孔与送风管及导气槽连通;还包括承托在导气槽凸边上的托盘、固定在托盘上的隔热板、一端固定在托盘上的环形均气管及一端固定在托盘上的红外发热管,环形均气管套设在红外发热管外,红外发热管内形成燃烧炉膛,在环形均气管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出气孔;还包括一端固定在导气盘上的外壳管,外壳管套设在环形均气管外,外壳管、环形均气管及托盘形成一混气腔;还包括设在外壳管、环形均气管及红外发热管另一端并将其密封的环形端盖,在环形端盖的下方设有隔热垫。
在所述的托盘的中心设有向下沉的凹坑,凹坑承托在导气槽的凸边上。
所述的红外发热管与托盘的夹角为45-90度。
所述的红外发热管为铁铬铝耐热千层板制成。
所述的隔热板 为三层,中间层为隔热层,外面两层为不锈钢。
所述的引射管及送风管的轴线重合,还包括设在引射管入风口处的调风板,在调风板上设有带动调风板转动的转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能使空气与燃气能很好的混合均匀,混气腔中的每个部位的气压均匀,混合后的气体再通过环形均气管的壁均匀的喷出,红外发热管上的每个部位的燃烧温度均匀,热效率比传统的提高60%,燃烧火焰稳定,燃烧炉腔的温度可达到950-1050度,燃气用量小,节能达到30%;由于有隔热板,不会出现回火现象,使用安全、可靠。由于红外发热管竖直设置,可以减少油烟对其的污染,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去掉外壳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至4所示,其是一种中餐炉头,包括抽风管8,抽风管包括断面呈“八”字形的引射管82及与引射管连通的断面呈“喇叭”形的送风管81,本实用新型特点是:还包括导气盘7,在导气盘的下方设有支撑脚73,在导气盘的中心设有中心孔72,在中心孔的四周设有二条以上的导气槽71,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三条导气槽,也可以设四条导气槽或更多的,中心孔72与送风管81及导气槽71连通,导气槽呈流线形,便于导气;还包括承托在导气槽凸边上的托盘6、固定在托盘上的隔热板5、一端固定在托盘上的环形均气管4及一端固定在托盘上的红外发热管12,环形均气管套设在红外发热管外,红外发热管内形成燃烧炉膛,在环形均气管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出气孔;还包括一端固定在导气盘上的外壳管3,外壳管套设在环形均气管外,外壳管、环形均气管及托盘形成一混气腔67;还包括设在外壳管、环形均气管及红外发热管另一端并将其密封的环形端盖2,在环形端盖的下方设有隔热垫11。还包括设在环形端盖上的炉架1。
使用时,空气与燃气从引射管82吸入再从送风管81进入导气盘7上的中心孔73,经导气槽71流到混气腔67中,在环形均气管4的作用下,混合的气体均匀的从红外发热管12喷出,炉头上的每个部位的燃烧温度均匀,热效率高。由于有隔热板5,不会出现回火现象,使用安全、可靠。由于红外发热管竖直设置,可以减少油烟对其的污染,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在托盘6的中心设有向下沉的凹坑61,凹坑承托在导气槽的凸边上。红外发热管12与托盘6的夹角为45-90度,最佳的夹角在75-90度范围。红外发热管12为铁铬铝耐热千层板制成。隔热板5为三层,中间层为隔热层,外面两层为不锈钢。引射管82及送风管81的轴线重合,还包括设在引射管入风口处的调风板10,在调风板上设有带动调风板转动的转钮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观成,未经梁观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82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