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磁电旋转编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7811.6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5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倪国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荣德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5/36 | 分类号: | G01D5/36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石岱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磁电 旋转 编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具体的说是一种非接触磁电旋转编码器,该编码器可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电梯行业、航海、自动化、航空、电机控制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背景技术
编码器是一种将角度位移转换成一连串数字脉冲的旋转式传感器。其基本结构是由发光器件、码盘、狭缝、接收元件组成。当编码器轴带动码盘旋转时,经发光元件发出的光被码盘、狭缝切割成断续光线并被接收元件接收,产生初始信号,该信号经后续电路处理后,输出信号。旋转编码器的精度取决于机械和电气的因素,这些因素有:光盘偏心、轴承偏心、以及光学部分的不精确性。传统的光电编码器由于其码盘一般为玻璃制品,易碎,在抗振动方面具有先天的缺点,防护等级低,工作温度范围窄,-20 0C到+50 0C,并且码盘刻划时精度要求高,难度大。装配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结构上需要主轴和轴承,采购成本高。组装调试时对于轴承,主轴,主体,光学器件等之间的配合要求严格,在减少误差上难度大,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磁电原理,解决传统光电编码器码盘易碎、精度要求高,机械结构复杂,装调过程繁琐等缺点,选用磁电集成芯片实现信号的产生,接收与处理,省去传统光电式复杂的调试过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性能,提供一种微型化、可靠性高、抗振动、高频响、低成本、精度高、误差小、寿命长的非接触磁电旋转编码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编码器包括编码器主体Ⅰ和轴头Ⅱ,所述的编码器主体Ⅰ包括构成主体外壳的上盖和下盖、设置在主体外壳内的线路板、设置在线路板上的磁感应芯片;所述的轴头Ⅱ包括连接客户使用端的轴头主体,设置在轴头主体上的磁柱。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编码器无需码盘、狭缝、发光和接受元件、轴承,大大的简化了机械结构,同时也降低了采购成本。采用了非接触设计,精度高、寿命长。在编码器主体Ⅰ内的电路板上选用了高精度的磁传感芯片,采用磁电式原理,可以识别位于轴头的磁柱的角度位置,内有集成电路对其进行处理,可根据需要编入不同的程序,来实现不同的脉冲数和相位关系,是电路简单,重量小,使用起来更加轻便。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光电编码器码盘易碎、精度要求高,机械结构复杂,装调过程复杂等缺点。选用磁电集成芯片进行信号的产生,接收与处理,省去了传统光电式复杂的调试过程,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微型化、高可靠性、抗振动、高频响、精度高、低成本等优点。
3、机械结构简化坚固:无需码盘和轴承,可直接把带有磁感应芯片的轴头安装在所测物体上,进行测量,灵活性强。电路板在主体内处于密封状态,防护等级高,能防油、防水、防灰尘等,工作温度范围宽,-40 0C到+125 0C。可达IP64,能抵御高强度撞击和震动。
附图说明
图1是非接触磁电旋转编码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1、2所示:该编码器包括编码器主体Ⅰ和轴头Ⅱ,所述的编码器主体Ⅰ包括构成主体外壳的上盖1和下盖4、设置在主体外壳内的线路板2、设置在线路板2上的磁感应芯片3;所述的轴头Ⅱ包括连接客户使用端7的轴头主体5,设置在轴头主体5上的磁柱6。
所述的上盖1和下盖4通过四个相对应的螺纹孔用螺钉固定到一起,编码器主体外壳内放置的电路板2上设置有专用的磁传感芯片3和电路板2相应的外围电路,在编码器主体外壳内的电路板2处于密封状态,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使编码器肢体不受潮湿,冲击和振动,灰尘和污物,气候的影响。
经过特别充磁带有N、S极的磁柱6设置在轴头5顶端凹槽内,并用密封胶固定。使用时,如图1所示,轴头5另一端固定在需要测量的电机轴上,用顶丝固定,编码器主体固定在轴头5上方合适的位置,电机带动编码器轴头5转到,编码器主体内的磁感应芯片3可感应到磁极转换的脉冲信号,并通过后续电路处理,最终得到所需要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荣德光学有限公司,未经长春荣德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78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