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护理床的自动扶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7101.3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9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欢欢;辛绍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G7/075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护理 自动 扶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电动护理床,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电动护理床的有自动升降功能的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护理床是一种能够提高卧床老人或病人的自理能力、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减少家庭成员后顾之忧的服务机器人。护理床一般都设有扶手,它对卧床的老人或病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护理床的扶手有机械搭扣型的,机械手摇型的,护理床扶手的升降通常都需要护理人员来进行,其缺点是,没有自锁功能,使用者自己不能进行自动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电动护理床配置一种可电动控制升降的扶手装置,即使护理人员不在,病人也能自行操作扶手的升降,使电动护理床的使用更方便,更加人性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动护理床的自动扶手装置,含有侧板扶手、支架、上下连杆,其特征是,扶手装置由侧板扶手、侧板内部大支架、上端连杆、下部连杆、侧板上端支架、连杆构成,电动结构部分由电机连架杆、电动侧板电机头和电动侧板电机构成;侧板扶手与侧板内部大支架固定,上端连杆和下端连杆的上端分别与侧板内部大支架铰接,上端连杆和下端连杆的下端分别与侧板上端支架铰接,侧板上端支架的内端固定在床身框架上;下端连杆的凸起端与连杆的上端连接,连杆的下端与电机连架杆的上端连接,电机连架杆的下端固定在床身框架上,电机连架杆的中间与电动侧板电机头的前端铰接,电动侧板电机头的后端连接着电动侧板电机,组成了一个线性推杆,电动侧板电机通过床身连接块固定在床身框架;电动侧板电机由控制按钮进行控制。
可选的、所述的自动扶手装置可在电动护理床的一侧设置。
可选的、所述的自动扶手装置可在电动护理床的两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为:
由侧板扶手、上端连杆、下端连杆、连杆、电机连架杆、电动侧板电机头、电动侧板电机、床身框架组成了一个相互铰接的八杆机构,由电动侧板电机进行推动。其中,由侧板扶手、上端连杆、下部连杆、侧板上端支架组成一个具有唯一自由度的四杆机构,电机连架杆、电动侧板电机头、电动侧板电机、床身框架组成一个曲柄摇块机构;当电动侧板电机头与电动侧板电机构成的线性推杆伸长时,电机连架杆呈逆时针的旋转运动,通过连杆给下端连杆一个向上的推力,带动四杆机构中的侧板扶手向上推起;反之,当线性推杆缩短时,能使侧板扶手下降;因此,只要控制电动侧板电机的转向就能实现侧板扶手的自动升降。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护理床的自动扶手装置的积极效果是:
(1)利用机械连杆结构与线性推杆的结合,实现了与电动护理床的功能相配套的具有平稳升降运动的自动扶手装置,可设置在电动护理床的一侧或两侧;
(2)改变了现有电动护理床扶手设计上的不足,提高护理床的实用性,使卧床者操控能力有所提高,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3)用线性推杆取代了伺服电机,使用了平面铰链机构,且传动机构、侧板扶手采用金属材料制造,铰接选用标准件螺栓和螺母,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电动护理床的推广和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护理床的自动扶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上端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下端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机连架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两侧装有自动扶手装置的电动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识分别为:
1、侧板扶手; 2、侧板内部大支架; 3、上端连杆;
4、下端连杆; 5、侧板上端支架; 6、连杆;
7、机连架杆; 8、电动侧板电机头; 9、电动侧板电机;
10、床身连接块; 11、床身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护理床的自动扶手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一种电动护理床的自动扶手装置,是与电动护理床配套制造和使用的装置,其扶手装置由侧板扶手1、侧板内部大支架2、上端连杆3、下部连杆4、侧板上端支架5、连杆6构成,主要采用金属结构件制作;电动结构部分由电机连架杆7、电动侧板电机头8和电动侧板电机9构成,采用线性推杆取代了伺服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7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