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方形兜孔保持架减小应力的成型拉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55657.9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0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解明钰;李圣军;牟慧东;马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瑞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43/02 | 分类号: | B23D4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3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方形 保持 减小 应力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方孔保持架加工和成型拉刀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用于轴承方形兜孔保持架成型拉刀减小应力设计和拉方孔轴承保持架的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拉刀是用于加工工件各种内外成型表面的刀具,拉削只有直线运动,它是加工过程的主运动,进给运动则靠拉刀本身的结构来实现(即拉刀齿升量)。通常情况下,拉刀是在工件表面已有的孔系下进行精加工。拉刀加工的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好,精度一般为IT9-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1.6-0.8um。但由于一把拉刀只能加工一种尺寸表面,且拉刀较昂贵,所以拉刀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用成型拉刀进行轴承方形兜孔保持架加工存在几个问题:1、在加工拉方孔工序时,加工后的保持架兜孔尺寸很不稳定,进孔和出孔尺寸不一致,平行差超差,相互差超差。很多保持架因为个别拉方孔尺寸差而被报废。2、改进前的拉刀,在加工200-300个工件以后,就需要重新刃磨,刀具的磨损很严重,导致生产效率很低,并且一把拉刀只能加工一种尺寸表面。3、成型拉刀价格也很昂贵,导致保持架加工成本加大。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尺寸更加稳定的轴承方形兜孔保持架减小应力的成型拉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轴承方形兜孔保持架减小应力的成型拉刀,包括前柄、颈部、过渡锥、前导部、工作部、校准部,特征在于工作部分成7个工作段,第一工作段、第三工作段、第五工作段、第七工作段主要进行切削加工,第二工作段、第四工作段、第六工作段的尺寸要小于第一工作段、第三工作段、第五工作段、第七工作段的尺寸,不参与切削加工,用于释放零件在拉孔过程中产生伸缩变形的内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前柄、颈部和过渡锥用于拉刀与拉床的连接,前导部主要起导向作用,校准部的尺寸与方形兜孔的成型尺寸一致,用于校准方形兜孔。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对拉刀的前角与后角进行了调整,使拉刀的排削流畅,提高切削效率与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改型后的拉刀增添了第二工作段、第四工作段、第六工作段三段,当零件加工到这三段尺寸的时候,可以有空隙释放前面产生的内力,最大的减小了伸缩变形量,进而使产品尺寸更稳定;而且一次可以加工500个零件,大大的提高了拉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L1齿截面图;
图3为L2、L4、L6齿截面图;
图4为L3、L5齿截面图;
图5为L7齿截面图;
图6为E-E截面图;
图7为切削齿和过度齿齿型图;
图8为校准齿齿型图。
图1所示标记如下:前柄1,颈部2,过渡锥3,前导部4,工作部5,校准部6,第一工作段L1、第二工作段L2、第三工作段L3、第四工作段L4、第五工作段L5、第六工作段L6、第七工作段L7。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轴承方形兜孔保持架减小应力的成型拉刀,包括前柄1、颈部2、过渡锥3、前导部4、工作部5、校准部6,特征在于工作部5分成第一工作段L1、第二工作段L2、第三工作段L3、第四工作段L4、第五工作段L5、第六工作段L6、第七工作段L7七段,第一工作段L1、第三工作段L3、第五工作段L5、第七工作段L7主要进行切削加工,第二工作段L2、第四工作段L4、第六工作段L6三段尺寸要小于第一工作段L1、第三工作段L3、第五工作段L5、第七工作段L7的尺寸,不参与切削加工,用于释放零件在拉孔过程中产生伸缩变形的内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前柄1、颈部2和过渡锥3用于拉刀与拉床的连接,前导部4主要起导向作用,校准部6的尺寸与方形兜孔的成型尺寸一致,用于校准方形兜孔。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对拉刀的前角与后角进行了调整,使拉刀的排削流畅,提高切削效率与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瑞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瑞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56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