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动式石英砂着色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4867.6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4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明;朱宗奎;苏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好思家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7/08 | 分类号: | F27B7/08;F27B7/12;F27B7/26;F27B7/34;F27B7/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式 石英砂 着色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用加热焙烧炉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天然石英砂滚动式连续性生产着色加热炉。
背景技术
彩色石英砂分为染色彩砂、人工彩砂、天然彩砂、不褪色彩砂、天然彩石和染色彩石等。天然彩砂受矿石的限制,很难在采集粉碎后有较好的批次色彩稳定性,而且颜色受矿石自身色的限制,多比较暗淡,因此在某些彩砂颜色的选择上受到较大的限制。经颜料等直接调色上色能获得较为丰富的颜色,但存在颜色难附着的问题,且着色后色牢度、耐候、耐久、耐酸碱性等欠佳,因此难以满足石英砂对颜色的各种需求。
烧结上色是石英砂着色获得稳定色牢度和各种耐性的较好的方法,但目前设备为间歇式生产,通常为色粉、烧结胶和石英砂加入后加热焙烧到一定时间后出料。一次升温加热过程只能出一釜一批物料,因此存在生产批量小,批次间稳定性差,生产耗时长,能耗高,生产成本压力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动式石英砂着色加热炉,实现连续化的生产模式,旨在解决现有间歇式石英砂烧结上色时存在的产能低、能耗高、批次间稳定性差、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滚动式石英砂着色加热炉,包括炉膛、炉胆、进料口和出料口,炉底采用耐火砖砌筑,炉膛外衬保温隔热绵,其特征是,炉胆卧置于炉膛内且自进料口至出料口呈由高到低倾斜设置,炉胆两侧的炉膛内设有加热电阻,炉胆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端均装有托轮支撑,炉胆的外围周向装有齿轮,炉胆的出料口端设有传动机构,所述炉胆上的齿轮与所述传动机构配合。
所述炉胆周向齿轮设在炉胆的出料口端外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皮带和传动齿轮,电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炉胆上的齿轮啮合。
所述炉膛顶部设有采温热电偶。
与现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卧置炉胆和齿轮传动,混合物料在高温炉胆中由传动机构带动旋转,混合加热着色,并缓慢向前推进。经过混合、焙烧后而着色,再由出料口放出,其间物料会不停的连续喂入到焙烧炉中,实现连续化的生产模式。整体采用滚动式连续加热生产,解决了间歇式生产产能低、能耗高、批次间稳定性差、成本高的问题。可配备自动调速机,根据生产工艺调节物料在炉胆内的焙烧时间和出料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滚动式石英砂着色加热炉包括炉膛1、炉胆2、进料口11和出料口6,炉底9采用耐火砖砌筑,炉膛外衬保温隔热绵3,炉膛顶部设有采温热电偶4,炉膛1两侧及顶部采用全纤维结构。炉膛1内部两侧、炉顶采用纤维毯。炉胆2卧置于炉膛1内且自进料口11至出料口6呈由高到低倾斜设置,以便物料在重力和炉胆的旋转下缓慢向出料口6的方向运动,实现连续化生产出料。炉胆2两侧的炉膛1内壁上设有加热电阻12,用陶筑炉钉固定,炉胆2的出料口6端装有托轮8,炉胆2的进料口11端装有托轮10,炉胆2的出料口6端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由电机5、传动皮带14、传动齿轮7组成,炉胆的出料口端外围周向装有,齿轮13与传动齿轮7啮合,传动电机5通过传动皮带14带动传动齿轮7,然后带动炉胆上齿轮13,从而带动炉胆2旋转。炉胆2通过其出料口两侧两个托轮8和进料口两侧两个托轮10支撑,托轮轴固定安装于炉体的下部。
石英砂、着色颜料和烧结胶经锥形双螺旋混合机混合均匀后,放入振动给料机中,振动给料机便会在设置好的给料速度将物料稳定进入预热到一定温度的焙烧炉胆中,进行连续的加热着色工序。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实施要点,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及等效结构变换或修饰,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好思家涂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好思家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4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连续均热处理炉喷流加热系统
- 下一篇:褐煤干燥用隧道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