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设工程试验用标准养护恒温恒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53647.1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0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胡东升 |
地址: | 23006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设 工程 试验 标准 养护 恒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设工程试验用标准养护恒温恒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中,标准养护室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之一,而其中用于提供标准养护条件的恒温恒湿装置则是其中的关键设备。目前,大多数试验室标准养护恒温恒湿条件均采用三种形式实现:一是采用大型医用恒温恒湿设备,系由多组大型制冷压缩机和大型热电组及大型加湿装置组成,其恒温恒湿效果较好,但因其能耗大、占地面积广,振动、噪音大等,多数建设工程试验室目前均不采用,尤其是工地试验室更无条件应用;二是室内空调与通用小型加湿喷雾器配通用小型温湿度控制台组合装置,其特点是能耗较小,且安装方便、占地面积较小,适合工地试验室使用,但存在加湿器易损坏难维修、恒温恒湿状态不稳定等缺点,尤其在冬季或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其标准恒温难以保证;三是由室内空调与自来水管喷雾装置加通用小型温湿度控制台组成的设备,其湿度虽能得到稳定保证,但因其“常流水”现象造成浪费较大,且恒温度亦难以保证,而越来越被人们所质疑。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设工程试验用标准养护恒温恒湿装置,具有能耗小、占地面积小,振动、噪音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设工程试验用标准养护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设于养护室内的水雾喷头以及空调器,在养护室内设置与空调器并联的加热器;在养护室的地面下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上部侧方连通有水箱,向所述水雾喷头供水的水泵设于所述水箱内,集水槽与水箱的连通处设有滤网;相互并联的加热器、空调器、水泵以及设于养护室内的温度、湿度探头由控制器联合控制。
所述水箱通过补水管与外界的自来水供水管连通,所述水箱中设有浮球阀控制补水管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的养护装置适用于:
1、气候寒冷地区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中的标准养护室;
2、严重缺水地区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中的标准养护室;
3、对降噪、减排要求较高的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机构中的标准养护室;
4、工地试验室的标准养护室。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能耗小、占地面积小,振动、噪音小;
2、升温速度快、加湿速度快;
3、利用回收水喷雾加湿,达到了节约用水、减少排放的效果;
4、标准养护室的温湿度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水雾喷头,2空调器,3加热器,4集水槽,5水箱,6水泵,7滤网,8温度、湿度探头,9控制器,10补水管,11浮球阀。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建设工程试验用标准养护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设于养护室内的水雾喷头1以及空调器2,在养护室内设置与空调器并联的加热器3;在养护室的地面下设有集水槽4,所述集水槽的上部侧方连通有水箱5,向所述水雾喷头1供水的水泵6设于所述水箱5内,集水槽与水箱的连通处设有滤网7;相互并联的加热器3、空调器2、水泵6以及设于养护室内的温度、湿度探头8由控制器9联合控制。
具体设置中,加热器3采用两根2.5KW的干烧管,既保持了原来装置安装维修便捷,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又解决了室内空调器供暖温度不足的缺陷;为达到循环用水的目的,将集水槽4四周的地面设置为5°的斜坡,使得水雾喷头1喷出的水还能回流至集水槽内循环利用;为保证水箱内有充足的水,水箱5通过补水管10与外界的自来水供水管连通,所述水箱中设有浮球阀11控制补水管10的开/闭。
使用时,控制台的控制器根据温度、湿度探头8的反馈,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开启空调器2及加热器3(干烧管),使养护室内迅速升温达到设定温度;当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水雾喷头1喷射水雾,增加养护室内的湿度,雾水回流至集水槽4内,上部的水经滤网7过滤后进入水箱5内,当水箱5内的水过低时,浮球阀11开启,补水管10向水箱5内补水,当水位达到设定位置时浮球阀11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53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梁混凝土蒸汽养护装置
- 下一篇:卡扣拆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