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应用于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卡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38852.0 | 申请日: | 201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和冀;李中伟;钱沈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通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67 | 分类号: | G06K19/067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多种 环境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卡,即采用无线标签认证技术,可以应用到多种使用环境和场景的非接触卡。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最初被定义为把所有物品通过非接触识别(RFID)和条码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功能的网络。这个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提出,实质上等于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RFID标签可谓是早期物联网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环节,当时人们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利用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中国的非接触识别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呈现多层次的发展格局。非接触识别的业务应用与服务模式是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网络运营商在无线网络建设中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选择;无线技术和产品的提供者需要不断拓展技术的应用领域,并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应用。
目前非接触识别技术对于各运营商来说,还没有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模式,非接触识别技术设备厂商应随时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对运营商的网络情况和业务需求有相当的了解,对自己的产品应用方向有所规划。这就要求设备厂商在产品的推广时必须有相当的灵活性,能够针对运营商业务发展需求来进行快速的调整。同时积极寻求合作模式也是实现多赢局面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无线标签不能与应用于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卡配套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以应用于多种环境的特别是与移动通信业务和支付业务紧密结合的运营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既可以当标准非接触卡片使用又可以放置在移动通信手机终端塑料后盖内侧使用的全新使用感受的的可应用于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应用于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卡,其结构特点是:由无线标签和非接触卡封套组成,所述无线标签设置在非接触卡封套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卡封套的尺寸为85.60 mm ×53.98 mm。可与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卡配套使用,也可以应用到移动通信手机终端塑料后盖内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卡封套的背面设置有具有粘性的胶层。方便的帖子多种场合。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将无线标签识别技术与移动通信手机终端一体使用,或应用于其他物体的表面或内侧,使用户多了一种非接触识别的方式和途径;2、由于将无线标签封装到与标准卡相同大小的非接触卡封套中作为标准非接触卡片使用,兼容了现有的非接触认证卡的使用模式与流程;3、由于现有移动通信终端已极为普及,客户将无线标签识别技术与移动通信手机终端一体使用,不再携带物理上独立的非接触卡,通过该非接触卡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一种便捷的使用手段,充分利用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通信多业务接入装置,包括可应用在移动通信手机终端塑料后盖内侧的无线标签1、与可应用于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卡配套使用的长宽尺寸为85.60 mm ×53.98 mm的非接触卡封套2,还有设置在非接触卡封套2背面的胶层3。
无线标签1可以封装到与可应用于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卡配套使用的长宽尺寸为85,60 mm ×53,98 mm的非接触卡封套2中,也可以应用到移动通信手机终端塑料后盖内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应用在移动通信手机终端塑料后盖内侧的无线标签1可以封装到与可应用于多种环境的非接触卡配套使用的长宽尺寸为85.60 mm ×53.98 mm的非接触卡封套2中作为符合ISO14443标准的非接触卡片使用;可应用在移动通信手机终端塑料后盖内侧的无线标签1也可以应用到移动通信手机终端塑料后盖内侧,与移动通信手机终端一体作为非标准大小的非接触卡使用;无线标签1还可应用到多种物体的表面和内侧,作为非标准大小的非接触卡使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通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通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8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居智能防盗系统
- 下一篇:方便顶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