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根据不同输入能源调整加热功率的洗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36073.7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2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许升;陈玉玲;王荣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33/02 | 分类号: | D06F33/02;D06F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据 不同 输入 能源 调整 加热 功率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多种能源且带加热装置的洗衣机的加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能源资源匮乏问题已经是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现有的能源如水、煤、石油等按目前的使用速度和方式,会在若干年后枯竭,因此各个行业、领域都在想方设法寻找替代能源,或是设法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多种能源混用的方式,将大自然的光、风等自然能源转化为人们可利用的能源,并且在现有电器设备上也采用尽量节能的工作模式或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上述种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的紧张,为合理有效利用能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很多电器设备都具有多种能源接口,也就是具有利用多种能源的功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以节省不可再生能源,如以电网电源为基本电源,以其它能源为辅助电源。在现有技术中将自然界中风能、光能转化为可存储和利用的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利用方式。蓄电池将风能、光能或是其它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存储起来,再提供给一些电器使用。电器在使用过程中自动在提供的几种电力源之间切换,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电力,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但是在有些电器启动某些功能时短时间内用电量太大,如果使用的蓄电池电量不足或额定输出电量达不到需要的情况下,不但电器的相应功能启动不了,而且会对蓄电池造成一定的伤害。如在洗衣机领域中,有些洗衣机具有给洗涤水加温或烘干衣物的功能,其中加热一般采用加热管的方式。带加热功能的滚筒洗衣机所用水加热管功率一般为1800w左右,而控制加热管加热几乎全是采用继电器切换实现的,其中仅加热管的工作电流就超过8A。相对一个输出电压24V的蓄电池来说,其放电电流就要达到75A左右,而继电器一旦打开则是全功率输出,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将蓄电池的电量放完。受蓄电池储存电量和输出的影响,即使蓄电池完全支持这种方式的情况下,也难以驱动现在常用的加热管进行加热。若强制驱动蓄电池加热将极易导致蓄电池放电过快,不仅不能运行完整个洗涤程序,还会对蓄电池造成损伤,从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此类大功率电器设备启动时,可自动切换到相对稳定的电网电源上或是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如采用多段式、分段式或多种能源同时工作的方式,既能充分发挥蓄电池的功能,也能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启动和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储能电源为洗衣机提供额外电力时,洗衣机不能根据当前储能电源的容量情况选择具体的加热程序以保护储能电源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在电网电源和储能电源之间进行加热功率调整的洗衣机。具体方案如下:、根据不同输入能源调整加热功率的洗衣机,包括电网电源输入接口、储能电源输入接口、加热管、洗衣机主控单元和显示屏,其中显示屏、电网电源输入接口和储能电源输入接口分别与洗衣机主控单元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通过加热管功率输出控制电路与洗衣机主控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管的功率≥1000W。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的加热管功率输出控制电路采用可控硅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洗衣机主控单元通过电源切换单元控制电网电源输入接口和储能电源输入接口的管理和切换,所述电网电源输入接口与电网电源连接,所述储能电源输入接口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电源切换单元上连接有转换蓄电池输出电流的逆变单元,所述洗衣机主控单元连接有读取当前蓄电池信息的电量检测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管在接通电网电源时,洗衣机主控单元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与设定的加热管任一输出功率相适应;所述加热管在接通蓄电池时,洗衣机主控单元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与储能电源的标准输出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未经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6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