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棉花剥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24742.9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1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潘玉;赵帮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市丰禾田农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B1/02 | 分类号: | D01B1/02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花 剥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棉农使用的农业机械,具体说是一种可将棉桃剥壳、去杂,得到籽棉的机械。
背景技术
现有的棉花剥壳机技术较多,但市场上成熟的能得到棉农认可的剥壳机械却很少见,所以目前大部分棉农仍采用手工剥壳的方式。已公开的剥壳机技术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简易的只剥壳不清花,仍需手工清花,这类机械效率低;另一类是借鉴大型机械采棉清杂技术或皮棉清花机技术采用多滚筒结构,用锯齿或粘板选花清花。这一类剥壳机因为借鉴了成熟机械的方法,所以原理都没问题,但对机械具体结构的设计仍跳不出原型的框框,以固定思维模式来设计剥壳机工作流程,都是按先剥完壳再清花的先A再B模式。这种模式有三个先天不足:其一,同批次棉桃中的个体成熟度差异很大,有完全吐絮的,有半吐的,有刚开口的,那么在剥壳工序中就无法协调剥壳的力度和时间,力度大了时间长了,把完全吐絮的打乱了,反之时间短了又有部分剥不开,棉花剥净率就低;其二,棉花的特性是容易缠结,在剥壳工序过程中,因为摩擦揉搓的作用,会使更多的杂质与棉花缠结,这就增加了下道工序的难度和工作量。剥壳机不得不被动的增加增强清花装置;其三,被剥壳后的棉花在机械作用下变得膨松,是原体积的数倍,想把其中的杂质清理出去,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行,所以按这种先A再B的工序工作的棉花剥壳机,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无用功多,耗能高,而且剥净率不高,棉农难以接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而提供一种棉花剥壳机,剥壳和清花两道工序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即剥即清,并且在一个短暂流程中达到对每一个棉桃实现多次剥壳,多次清花,直至将棉花剥净取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机体、进料口、出壳口;进料口与机体内的剥壳室相通,剥壳室中设置有撞击辊;抓棉辊位于撞击辊的上方,刷辊和梳辊位于抓棉辊的两侧;梳辊的下端与剥壳室相通;出棉口在剥壳室上沿、刷辊下方。
所述撞击辊、粘棉辊、梳辊分别经传动装置与动力系统相连接。
所述剥壳室的底部有用于除杂并配合撞击辊剥壳的带孔凹板,撞击辊置于剥壳室下部,凹板的上方。
所述撞击辊包括一滚辊和撞击齿,撞击齿呈螺旋状排列于滚辊的表面。
所述撞击齿为钝头、棒状或片状的结构。
所述抓棉辊的表面有间隔设置的抓棉针带环,梳辊的梳齿间与抓棉针带环对应。
所述抓棉针带环上的抓棉针为针状结构、锯齿状结构,其针尖前倾且与抓棉辊旋转方向一致。
所述梳辊下方或侧面有清梳板。
所述进料口位于撞击辊轴向前部位置,所述出壳口位于撞击辊轴向后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棉花和棉壳的一大区别在于,棉花是由多根单丝纤维组成的松散的纤维团状,而棉壳质地坚硬紧密,表面没有单根纤维丝。根据它们的这一显著区别,可以用针刺等尖锐物制作分选装置,针状物能很轻易地刺入棉花,继而粘住棉花,但却不容易刺入质地坚硬的棉壳,从而把棉花清选出来。
在本实用新型中,棉桃一进入剥壳室,就被撞击装置高速撞击,并同时向上抛向抓棉装置,棉花被抓棉装置抓住,并快速转出剥壳室,而棉壳和未撞开的棉桃被弹回,被抓住的棉花上粘连的棉壳棉桃也被梳齿梳下,重新回到剥壳室被撞击装置二次撞击及抓棉。如此反复撞击,抓棉,梳理,推进,直到棉花被抓净,棉壳被推出机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分离彻底、效率高、耗能低、使用简单方便,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撞击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抓棉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抓棉辊,3、梳辊,4、毛刷辊,5、挡壳板,6、进料口,7、剥壳室,8、撞击辊,9、出杂网,10、清梳板,11、出棉口,12、出壳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进料口6与机体1内的剥壳室7相通,剥壳室7中设置有撞击辊8,撞击辊8上方有抓棉辊2,毛刷辊4和梳辊3位于抓棉辊2的两侧。梳辊3的下端或侧面有清梳板10,并与剥壳室7相通。毛刷辊4与抓棉辊2之间有出棉板,出棉板与出棉口11相通。剥壳室7的一侧有出壳口,剥壳室7下部有出杂网9。撞击辊8、抓棉辊2、梳辊3、毛刷辊4分别经传动装置与动力系统相连接。5为挡壳板。
图2中,1为机体,2为抓棉辊,3为梳辊,4为毛刷辊,6为进料口,10为清梳板。
图3中,1为机体,6为进料口,8为撞击辊,9为出杂网,12为出壳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市丰禾田农机有限公司,未经襄阳市丰禾田农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4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