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燃气热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5793.5 | 申请日: | 2010-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6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闫振东;宋秀斌;牛永晨;杨小强;鞠昆鹏;焦慧鹏;王守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6 | 分类号: | F24H3/06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8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燃气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热风炉,具体为一种具有高换热率的新型燃气热风炉。
背景技术
现有燃气热风炉的结构比较单一,尤其在换热方式上,多采用燃料在燃烧室燃烧后,烟气经过2-3个回程的管式换热后,就直接排出;换热效率相对较低,且换热结构笨重,使得热风炉整体占用空间较大,同时还存在使用寿命短暂、检修不方便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燃气热风炉存在的换热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燃气热风炉。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新型燃气热风炉,包括燃烧器、炉体、架设于炉体内的燃烧室,燃烧室的进火口设置于炉体前部,燃烧器的出焰口与燃烧室的进火口固定;炉体上设有位于炉体后部的送风口、位于炉体前部炉顶的出风口;燃烧室外绕置有连通燃烧室内和炉体外的螺旋烟道,螺旋烟道与燃烧室连接处的烟道入口位于燃烧室前部室顶,螺旋烟道与炉体连接处的烟道出口位于炉体后部炉顶,螺旋烟道与燃烧室外壁之间、螺旋烟道与炉体内壁之间留有作为过风通道的空间。
工作过程如下: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经燃烧器点燃后,鼓入燃烧室内充分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位于燃烧室前部室顶的烟道进口进入环绕在燃烧室周围的螺旋烟道,从位于热风炉炉体后部炉顶的烟道出口排出;而冷风通过送风机从热风炉炉体后部的送风口送入,经过螺旋烟道与燃烧室外壁之间、螺旋烟道与炉体内壁之间的过风通道时,与燃烧室、螺旋烟道进行换热,受热成为热风,从位于热风炉炉体前部炉顶的出风口排出输至用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螺旋烟道,使高温烟气第二回程沿环绕在燃烧室外的螺旋烟道进行换热,相较于以往的排管式换热来说,不但制造成本降低,而且使用寿命更长久,维护检修也更方便;2、由于同时以燃烧室和环绕在燃烧室周围的螺旋烟道进行二级换热,冷风在热风炉炉体内停留短暂时间即可迅速升温,热效率高;3、与现有相同规格热风炉相比,体积明显较小,安装、运输、移动、拆解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紧凑,使用效果好,换热效率高,可广泛地用于粮食、烟草烘干、及煤矿井筒冬季防冻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器;2-烟道入口;3-出风口;4-烟道出口;5-送风口;6-螺旋烟道;7-肋板;8-燃烧室;9 -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新型燃气热风炉,包括燃烧器1、炉体9、架设于炉体9内的燃烧室8,燃烧室8的进火口设置于炉体9前部,燃烧器1的出焰口与燃烧室8的进火口固定;炉体9上设有位于炉体9后部的送风口5、位于炉体9前部炉顶的出风口3;燃烧室8外绕置有连通燃烧室8内和炉体9外的螺旋烟道6,螺旋烟道6与燃烧室8连接处的烟道入口2位于燃烧室8前部室顶,螺旋烟道6与炉体9连接处的烟道出口4位于炉体后部炉顶,螺旋烟道6与燃烧室8外壁之间、螺旋烟道6与炉体9内壁之间留有作为过风通道的空间。
具体实施时,除热风炉炉体9外,内部结构均采用优质耐热钢制作,以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热风炉更加耐用,使用寿命更长;螺旋烟道6与燃烧室8之间设置有肋板7,起支撑固定螺旋烟道6的作用,同时进行导热,用以提高热风炉的换热率;螺旋烟道6根据热风炉功率,至少应环绕热风炉2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5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VAD反应腔体内环境气流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石英坩埚成型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