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棘轮扳手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5092.1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6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刘俊;谢石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莉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B25B23/00 |
代理公司: | 梧州市万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08 | 代理人: | 陈燕群 |
地址: | 5431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棘轮 扳手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棘轮扳手,尤其涉及一种大扭力棘轮扳手。
二、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棘轮扳手大多由棘轮棘齿和卡掣件棘齿通过少数棘齿的啮合输出扭力,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棘齿容易磨损而无法承受较大程度的扭力。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0420069864.0公开的大扭力快速扳手,该实用新型确实决了棘轮扳手承受大扭力这一方面问题。但该棘轮结构较厚在狭窄空间无法使用,其传动件伞齿轮与传动件主轴制成一体,传动件棘齿与扳手主体棘齿做分离、啮合运动过程中传动件主轴随之发生轴向位移,这就影响到于传动件主轴为一体的方榫与套筒套接的紧密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大扭力快速扳手的使用范围。
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大扭力快速扳手结构较厚和传动件主轴随传动件伞齿轮跳动影响连接件之间的紧密性之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薄、可承受大扭矩、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棘轮扳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两种结构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的棘轮扳手,包括扳手柄和与扳手柄连接的扳手主体,轴件,传动件,弹簧;其特征在于在扳手主体设有一结合孔,在结合孔的内壁设有第一棘齿;轴件装在结合孔内,在轴件的外壁设有导滑槽和导滑齿;传动件套在轴件上,在传动件的内壁设有与轴件之导滑槽对应吻合的滑齿和与轴件之导滑齿对应吻合的滑槽,在传动件上还设有与扳手主体之第一棘齿对应啮合的第二棘齿; 所述的弹簧装套在结合孔内的轴件上。
在上述第一种结构的棘轮扳手中,传动件是与轴件是通过导滑槽和导滑齿配合实现导滑、咬合功效,避免轴件在棘齿啮合、分离时发生位移。根据需要,也可将轴件外壁制成六角形,使轴件成型为六角形轴,将与之配合的传动件的内壁制成与轴体对应吻合的六角形,使传动件与轴件通过六角形咬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的棘轮扳手,包括扳手柄和与扳手柄连接的扳手主体,轴件,传动件,弹簧;其特征在于在扳手主体设有一结合孔,在结合孔的内壁设有导滑槽和导滑齿;轴件装在结合孔内,在轴件外壁设有第一棘齿;传动件套在轴件上,在传动件外壁设有与扳手主体之导滑槽对应吻合的滑齿和与扳手主体之导滑齿对应吻合的滑槽,在传动件上环设有与轴件之第一棘齿对应啮合的第二棘齿;所述的弹簧装套在结合孔内的轴件上。
在上述第二种结构的棘轮扳手中,传动件与扳手主体结合孔的连接是通过导滑槽和导滑齿配合实现导滑、咬合连接。根据需要,也可将扳手主体结合孔的内壁设为六角形,将与之配合的传动件外壁设为与结合孔内壁对应吻合的六角形,使其相互咬合连接。
在上述两种结构方案的棘轮扳手中,所述的扳手主体之结合孔环设有卡槽,且轴件的上缘设有一止挡环及一卡固件以卡合于该卡槽,使轴件嵌卡固设于结合孔内;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狭窄空间,在轴件的中心设有一贯穿其中的方卯接口;所述的扳手主体与扳手柄是通过活动关节连接或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棘轮扳手,具有结构简单、轻薄、可承受大扭矩、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棘轮扳手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棘轮扳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棘轮扳手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棘轮扳手的剖视图。
图中,1是扳手主体,2是扳手柄,3是结合孔,4是第一棘齿,5是轴件,6是导滑槽,7是导滑齿,8是传动件,9是滑齿,10是滑槽,11是第二棘齿,12是弹簧,13是卡槽,14是止挡环,15是卡固件,16是方卯接口,17是第一棘齿和第二棘齿啮合面。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莉,未经刘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5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