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温硝化细菌培养箱及培养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06595.2 | 申请日: | 2010-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3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祥;韩世成;曹广斌;蒋树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硝化细菌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细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50%。但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的是粗放型传统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由于饵料的投放与分解,以及鱼虾排泄物的产生,使养殖水体有机物、氨氮、磷等各种营养物质严重超标,这不仅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态环境,反过来水体的污染又危害了养殖业的继续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与水资源消耗的压力已经严重制约了传统水产养殖生产方式的发展。
集约化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是应用现代工业技术、现代生物学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水产养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它以高氧、适温为基础,以水体再循环的方式运行,养殖密度高,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病害少,不但排除了环境及外界水质污染的干扰和影响,又不污染水资源,是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之而来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延长养殖循环用水的使用周期。发展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的关键是循环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氨氮是鱼、虾的重要代谢终产物,是水产养殖的主要污染之一,水体中过高浓度的营养物尤以氨氮为甚。氨氮对鱼虾体内酶的催化作用和细胞膜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并破坏排泄系统和渗透平衡。去除养殖水体中过多的氨氮对改善循环养殖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处理氨氮的方法中微生物处理去除水体氨氮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使废水中的有毒物质氨氮转化为氨气并从水体中释放出来。由于废水本身所含有的有机物能被利用作为反硝化过程的碳源,可以减少或不用外加碳源,除碳和除氮同时进行,废水得到净化可以循环使用,达到节约水资源和处理费用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硝化细菌培养装置结构复杂,成本昂贵是限制其推广使用的主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低温硝化细菌培养箱及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硝化细菌培养箱为圆筒,在该圆筒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气管和进水管,在该圆筒的顶面上设置有排水管,该圆筒由下至上依次为曝气室、第一培养室、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在曝气室、第一培养室、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之间均设置有隔离网, 在曝气室内设置有曝气石;在每个培养室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取水管和取样口,每个取样口的开口处采用透明盖密封,该透明盖作为观察窗;在第三培养室的顶部设置有膜组件,在第一培养室、第二培养室和第三培养室中均充满挂膜生物球。
基于上述低温硝化细菌培养箱的培养装置由硝化细菌培养箱、控制器、三个氧传感器、液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水泵和气泵组成,硝化细菌培养箱的进水管与水泵相连通,进气管与气泵相连通,三个氧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三个培养室内,用于测量三个培养室中的氧气含量,气体流量计用于测量进气管内的气体流量,所述液体流量计用于采集进水管中的液体流量,所述气体流量计的气体流量信息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气体流量信号采集端,所述液体流量计的液体流量信息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液体流量信息采集端,三个氧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三个氧信号采集端,所述控制器的气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气泵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水泵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水泵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结合水产养殖的特点,设计了结构简便、功能齐备的硝化细菌培养装置。它具有曝气效率高、性能稳定、运行稳定、工艺操作便捷的优点,而且设计便于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测,以及高效菌群的接种,便于推广应用,适用于大批量培养硝化细菌。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硝化细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低温硝化细菌在工厂化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空间。研究和利用低温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开发经济的硝化细菌富集技术,提高硝化细菌的产率,加速水产养殖污染物的处理,减轻环境污染负荷,对我国的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事业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低温硝化细菌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低温硝化细菌培养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6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