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管的鸭嘴阀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7762.1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2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游章森;林建华;杨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豪雅美五金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0 | 分类号: | F16K1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鸭嘴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控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止流体倒流的软管鸭嘴阀结构。
背景技术
家庭或者公共场所的用水处,比如盥洗盆,通常会设置有一开关,该开关的后端则通过软管而与自来水管相连通;这样,人们通过打开或者关闭开关,即可自如地使用自来水。
目前,该自来水管的出口通常被设置在墙体的较下端处,而该开关则为了便于人们操作而设置在较高处,此时该软管一端套接在该管路上,另一端则与开关相连。这样,人们在关闭开关时,该软管内往往还会残留较多的水,这些水在整体水压下降时等状况时,即会发生回流,由此将使得在下次用水时,需花费较长时间来等水,从而增加了用水的不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软管中残留水会回流的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的鸭嘴阀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软管中残留的水会发生回流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软管的鸭嘴阀结构,其中,包括:
壳体,具有两端分别与自来水管和软管相连通的中通孔以及朝中通孔凸伸形成的环形挡缘;
鸭嘴阀,具有与环形挡缘密封抵靠的凸缘以及与凸缘相连并呈相对设置的两片嘴片,该两个嘴片靠近自来水管的一端呈张开状,而靠近软管的一端则紧贴在一起。
进一步,该软管的鸭嘴阀结构还包括用于将鸭嘴阀紧贴在凸缘上的芯片,该芯片具有供水流过的穿孔以及多个位于芯片四周并向外伸出的定位爪。
进一步,该鸭嘴阀的两片嘴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软管的鸭嘴阀结构,该壳体通过中通孔而可以实现水流的通过,而当水流被切断时,由于两个嘴片靠近软管的一端紧贴在一起,故能起到阻止软管中残留水回流的目的,从而便于人们下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软管的鸭嘴阀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软管的鸭嘴阀结构让水流正向流过时的半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软管的鸭嘴阀结构避免水回流时的半剖示意图。
图中:
软管的鸭嘴阀结构 100
壳体 1 中通孔 11
环形挡缘 12 鸭嘴阀 2
凸缘 21 嘴片 22
芯片 3 穿孔 31
定位爪 32 钢套 4
软管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软管的鸭嘴阀结构100,包括壳体1和鸭嘴阀2,其中:
该壳体1,具有中通孔11和环形挡缘12,该中通孔11两端分别与自来水管(图中未示出)和软管200相连通,从而使得自来水管的水能够导入到软管200中,该环形挡缘12形成在壳体1上并朝中通孔11凸伸,由此形成让鸭嘴阀2抵靠的一个阶梯形状;
该鸭嘴阀2,具有凸缘21以及两片嘴片22,该凸缘21与环形挡缘12密封抵靠,即能避免水流从凸缘21和环形挡缘12之间流过,其具体的抵靠方式可以为嵌入的方式,只要能使两者之间呈现为密封状即可;该两片嘴片22与凸缘21相连并呈相对设置,该两个嘴片22靠近自来水管的一端呈张开状,而靠近软管200的一端则紧贴在一起,优选的,该两个嘴片22采用橡胶材质制成,该两个嘴片22在制造成型时就形成了一端张开而另一端紧贴的构造;
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软管的鸭嘴阀结构100,该壳体1通过中通孔11而可以实现水流的通过,如图2所示,当开关打开时,在水流的压力推动下,该两个嘴片22相互靠近的一端会被水流冲开,而使得两个嘴片22之间形成供水流通过的通道;如图3所示,而当水流被切断时,由于软管200中的水已经不具有压力,此时两个嘴片22靠近软管200的一端会紧贴在一起,从而能起到阻止软管200中残留水回流的目的,进而便于人们下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豪雅美五金卫浴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豪雅美五金卫浴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7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