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钻铰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6466.3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1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良;蒋建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埃特法斯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8 | 分类号: | B23B51/08;B23B5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铰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床加工的切削刀具,具体涉及一种既可钻孔又可铰孔的钻铰刀。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领域中,在加工精度较高的内孔时,通常都是先进行钻孔,再对钻好的孔进行铰孔的这两个步骤来完成内孔的加工,这样的加工步骤,需要频繁的更换刀具,加工过程繁琐,浪费劳动力、时间,导致生产效率较低,并且在装夹刀具的过程中会产生误差,影响加工内孔的精度。且现有刀具的冷却通常是采用外部的冷却装置输送冷却液进行冷却,其冷却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铰刀,在加工内孔过程中,其可以一次完成钻孔、铰孔,无需更换刀具,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加工精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钻铰刀,包括刀具本体,刀具本体的一端部为刀柄、另一端部为切削部,所述切削部的前端为锥形钻尖,切削部的外圆周表面上沿本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两条直排屑槽,两直排屑槽之间的切削部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切削刃,所述切削刃突出的设置在切削部外圆周面上,切削部包括靠近锥形钻尖的第一切削部、远离锥形钻尖的第二切削部,第二切削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切削部,所述刀具本体内设置有冷却通道,其从刀柄的外端部延伸至锥形钻尖的端面。
所述切削刃设置在排屑槽的槽侧面与切削部外圆周面之间的交汇处。所述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之间为斜台阶面过渡,斜台阶面与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60°。
所述排屑槽的两槽壁之间的夹角β为100°,有利于切屑的排出。
所述锥形钻尖的尖角γ为135°。
采用了上述方案,切削刃突出的设置在切削部外圆周面上,切削部包括靠近锥形钻尖的第一切削部、远离锥形钻尖的第二切削部,第二切削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切削部;这样在锥形钻尖进行钻孔时,第一切削部能够对孔的内壁进行修铰,提高孔的内壁精度,而不需要再单独使用,铰刀进行修铰,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第二切削部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锪孔。刀具本体内的冷却通道,其从刀柄的外端部延伸至锥形钻尖的端面,可以通过向冷却通道内输送冷却液来对刀具进行冷却,增加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一次就可以完成钻孔、铰孔、锪孔,无需更换刀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放大视图;
附图中,1为刀柄,2为切削部,3为锥形钻尖,4为直排屑槽,5为切削刃,6为第一切削部,7为第二切削部,8为冷却通道,9为斜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所示,一种钻铰刀,包括刀具本体,刀具本体的一端部为刀柄1、另一端部为切削部2,切削部的前端为锥形钻尖3,锥形钻尖对需要加工孔的地方进行钻孔,切削部的外圆周表面上沿本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两条直排屑槽4,排屑槽4的两槽壁之间的夹角β为100°,便于对切屑的顺利排出,排屑槽两直排屑槽之间的切削部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切削刃5,切削刃5突出的设置在切削部外圆周面上,切削部包括靠近锥形钻尖的第一切削部6、远离锥形钻尖的第二切削部7,第二切削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的第一切削部,刀具本体内设置有冷却通道8,其从刀柄的外端部延伸至锥形钻尖的端面,冷却液从刀柄的外端部的冷却入口进入,从锥形钻尖的端面的冷却出口流出,对刀具进行冷却,同时还可以对切屑进行清理。
切削刃设置在排屑槽的槽侧面与切削部外圆周面之间的交汇处。第一切削部与第二切削部之间为斜台阶面9过渡,斜台阶面与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60°。锥形钻尖的尖角γ为1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埃特法斯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埃特法斯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64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室安全仿真培训系统
- 下一篇:一种虚拟仿真通信系统的平台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