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纱清除排杂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75514.7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4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民生 |
主分类号: | B65H73/00 | 分类号: | B65H7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73006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排杂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纱清除排杂带。
背景技术
目前纺织工业中粗纱管上的尾纱的清除多采用手工清除方法,用剪刀将尾纱从粗纱管上剪下来,费时费力,且带有危险性,很多企业为了节省劳动力及时间,直接将尾纱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捷将粗纱管上的尾纱清除且清除效果好的尾纱清除排杂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尾纱清除排杂带,其特征在于它由环形的完全闭合的聚酯纤维基带以及通过植绒胶固定设置在聚酯纤维基带上的尼龙绒毛组成,所述的尼龙绒毛与聚酯纤维基带呈角度30°~50°设置。
所述的聚酯纤维基带由三层构成,其中上下两层均为聚酯纤维层,中间层为PVC或尼龙片基。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尾纱清除排杂带在尾纱清除排杂机上与粗纱管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与聚酯纤维基带成30°~50°角度的尼龙绒毛表面与粗纱管上的尾纱产生摩擦,从而使尾纱条挂附到排杂带表面,之后喂入梳棉力,使之成絮棉排出到粗纺生产线上。由于排杂带上的尼龙绒毛与聚酯纤维基带成30°~50°角度,使得尾纱条容易挂附到排杂带上,快速方便地将尾纱从粗纱管上清除,节省了大量人力,清除下来的尾纱可以再次送入粗纱生产线,实现了联合生产和清洁生产。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清除尾纱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状态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尾纱清除排杂带下端设置有梳棉辊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尾纱清除排杂带、2排杂带传动辊3、推板、4传动链条、5链条传动辊、6梳棉辊、7梳棉刀齿、8梳棉辊传动装置、9链条传动装置、10排杂带传动装置、11聚酯纤维基带、12植绒胶、13尼龙绒毛、14机架、15支撑板、16粗纱管、17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环形的完全闭合的聚酯纤维基带11以及通过植绒胶12固定设置在聚酯纤维基带上的尼龙绒毛13组成,所述的聚酯纤维基带11由三层构成,其中上下两层均为聚酯纤维层,中间层为PVC或尼龙片基,所述的植绒胶12为聚氨酯或丙烯酸酯,所述的尼龙绒毛13为40D×5漂白硬质绒毛,尼龙绒毛13与聚酯纤维基带11所成的角度α为30°~50°,最佳角度α为45°~50°。
如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尾纱清除机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规格为2400mm×460mm×5mm,由环形的完全闭合的聚酯纤维基带11以及通过植绒胶12固定设置在聚酯纤维基带11上的尼龙绒毛13组成,所述的聚酯纤维基带11由三层构成,其中上下两层均为聚酯纤维层,中间层为PVC,所述的植绒胶12为聚氨酯,所述的尼龙绒毛13为40D×5漂白硬质绒毛,尼龙绒毛13与聚酯纤维基带11所成的角度α为45°、47°或50°。由于尼龙绒毛13与聚酯纤维基带11之间成低角度,使得尾纱条容易挂附到排杂带上,从而将尾纱条从粗纱管上清除,这样就节省了大量人力,并且能够进行联合生产和清洁生产。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清除尾纱效果好。
如附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尾纱清除排杂带1在设置在机架14上的排杂带传动装置10和排杂带传动辊2的带动下沿尼龙绒毛13的倾斜方向移动,同时推板3在传动链条4、链条传动辊5和链条传动装置9的带动下和尾纱清除排杂带发生逆向移动,其中尾纱清除排杂带1和推板3之间的间隙为5~10mm,尾纱清除排杂带1和推板3可同方向移动,也可逆向移动,尾纱清除排杂带1和推板3之间同向移动时只要推板3的速度低于尾纱清除排杂带1的速度,使尾纱清除排杂带1和推板3之间的粗纱管16发生相对运动,或尾纱清除排杂带1和推板3逆向移动,如附图3所示,尾纱清除排杂带1下端的两个传动辊2之间的机架14上设置有支撑板15,尾纱清除排杂带1底端的两个传动辊2之间的机架14上设置有托辊1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尾纱清除排杂带1和推板3之间逆向移动,即尾纱清除排杂带1由右向左移动,推板3由左向右移动,同时梳棉辊6由梳棉辊传动装置8带动逆时针转动。由于本实用新型尾纱清除排杂带1上的尼龙绒毛13与聚酯纤维基带11之间成30°~50°角度,使得粗纱管16上的尾纱条容易挂附到尾纱清除排杂带1上,快速方便地将尾纱从粗纱管16上清除,剥离粗纱后的粗纱管16自动从推板3之间脱落。梳棉辊6上的梳棉刀齿7之间的间隙为3~5mm,梳离到尾纱清除排杂带1上的尾纱条在梳棉辊6上梳棉刀齿7的作用下从尾纱清除排杂带1上剥离,节省了大量人力,清除下来的尾纱可以再次送入粗纱生产线,实现了联合生产和清洁生产。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省时省力,清除尾纱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民生,未经高民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55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固定阳极管生产线模具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摆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