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深部组织缝针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4125.2 | 申请日: | 201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2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涛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00 山东省邹城市西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组织 缝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用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深部组织缝针。
背景技术
深部组织缝合是外科手术中的关键步骤,也是较难掌握的操作。当前,外科术者在使用传统缝合用针时,进针后需将持针器从外尾部移至针尖后将其从组织中拔出。进行外科深部组织缝合时,由于深部组织对手术者距离较远,暴露相对困难,且术者操作空间狭小,持针器夹针尖、拔针难度较大。勉强拔出可以因为拔针方向和进针弧度不一致而损伤周围组织,甚至引起组织撕脱或深部组织出血,造成手术不便,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风险。为此,国内外学者从增加术野暴露质量、改变深部组织缝合方式等多方面对其进行改进,但由于相关器械昂贵,且不易掌握,在临床上,尤其是在我国的基层医疗单位普及比较困难。因此,深部组织的缝合依然是目前外科技术中的重点和难点。而目前公知的一般医用缝针由针身、针尖及针孔。按针尖形状分圆形及三角形两种,按针身弯曲度分为弯形、半弯形及直形。手术选用缝针时,依身体组织、脏器及血管等的脆弱度而定。尤其对于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破裂修补,特别是裂口深时,一般的医用缝针,因其较短不易完全缝至底面。如果针过长特别是缝至后壁时,因脏器与后腹膜之间间隙窄,不易退针,对组织的创伤大,且嵌于针孔内的组织不易清洗、消毒。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073321,公开日为2008年6月18日的实用新型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医用缝针”,该实用新型包括针体、穿线孔、针尖,其结构是:所述的穿线孔位于针体的中心至距针尖0.5cm的区间。本实用新型对医用缝针的穿线孔的位置作了变动,使之较好的避免了在缝合深部组织及较厚大块组织时,可能出现的缝针尾部折断及缝线损伤的现象,同时解决了对有时不需或不易缝针穿出组织而仅将缝线导出组织的情况,提高了缝合切口的速度和质量,适合在外科手术中应用。但是,该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却不容易退线或者退针,另外,在深部组织缝合时需要的力度比较大,其光滑的手柄很容易打滑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医用缝针针柄容易打滑、退针退线不方便等不足,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防止针柄打滑、退针退线更容易的医用深部组织缝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医用深部组织缝针,包括有针柄和针尖,所述针尖的顶端偏下位置还设置有挂线槽,所述挂线槽的开口方向设置为远离针尖的方向。
所述针柄的外侧还设置有防滑纹。
所述防滑纹设置为平行的刻纹,并且设置在针柄的后三分之一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本医用深部组织缝针整体使用效果较好,能防滑,可以方便的加大用针力度,方便的退针退线,易清洗组织,提高了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柄,2-防滑纹,3-挂线槽,4-针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中所示的一种医用深部组织缝针,包括有针柄1和针尖4,所述针尖4的顶端偏下位置还设置有挂线槽3,所述挂线槽3的开口方向设置为远离针尖4的方向。这样设置,本医用深部组织缝针的针柄1和针尖4设置成弧形,在针尖4的前端设置的挂线糟3,挂线槽3的开口方向设置为远离针尖4的方向,且位于弧形缝针的外侧,以便将缝线挂入并在拔针后将其留在需缝合的组织中。在挂线后原针道逆向投针时不损伤针道周围组织。操作时,无需穿针引线,暴露深部组织后,术者持持针器夹住空针的针柄1将针尖4刺入组织,待挂线槽3穿出组织、助手将缝线牢靠的挂入挂线槽3后,术者将挂有缝线的针逆向从原针道拔出,缝线即留在需缝合的组织中。整个过程持针器始终夹住针柄1,无需夹针放针,操作均为外科基本操作,无需特殊训练,程序简单,易于掌握和推广。
所述针柄1的外侧还设置有防滑纹2。所述防滑纹2设置为平行的刻纹,并且设置在针柄1的后三分之一处。这样设置,本医用深部组织缝针整体使用效果较好,能防滑,可以方便的加大用针力度,方便的退针退线,易清洗组织,提高了使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涛,未经付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4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皮夹
- 下一篇:头颅CT矢状扫描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