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打桩机的桩锤操纵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3879.6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7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朱灯林;石国国;何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E02D7/18 | 分类号: | E02D7/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打桩机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桩机,特别涉及一种振动打桩机的桩锤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打桩机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和抗洪抢险等过程中,可以实现地基、路基和堤坝的加固等作用。但是目前桩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桩体往往需要人工或其他机械搬运到沉桩地点,而且桩锤夹持桩体也需要人工操作来完成,这样不仅准备过程时间较长,工人工作强度大,施工效率低下,而且由于目前桩锤的夹持机构都是安装于激振器底部,对于长桩的夹持比较困难,不易实现操作的自动化,在操作过程中易对桩锤附近的施工人员构成人身安全威胁。因此,打桩施工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具有多自由度操纵功能的打桩机,能够实现任意位置自动夹持桩体、快速定位等功能,以提高打桩机的施工效率并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打桩机的桩锤操纵机构,通过多个自由度以实现快速定位以及快速沉桩,提高打桩机的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振动打桩机的桩锤操纵机构,包括起吊连接板、吊架、激振器、夹持装置、减震装置;起吊连接板上通过销轴连接挖掘机前臂,挖掘机前臂上设有前臂液压缸,吊架通过减振装置与激振器相连,夹持装置安装在激振器上;还包括一个在水平面内可作360°旋转的水平回转机构,以及一个带动激振器和减震装置形成摆动的垂直摆动机构;所述水平回转机构的一端与起吊连接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吊架固定连接,所述垂直摆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在吊架上,垂直摆动机构的另一端与减震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水平回转机构包括液压马达、齿轮箱体、安装在齿轮箱体内的齿轮传动装置;液压马达固定在齿轮箱体上,液压马达与齿轮传动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齿轮传动装置包括连接液压马达的第一传动轴、连接吊架的第二传动轴、大齿轮以及小齿轮,第一传动轴与小齿轮周向固定连接,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大齿轮与第二传动轴周向固定连接。
所述齿轮箱体包括支撑液压马达的齿轮箱上盖,以及支撑齿轮传动装置的齿轮箱底盖,齿轮箱上盖与齿轮箱底盖固定连接。
所述垂直摆动机构包括摆动油缸和连接减震装置的曲柄,摆动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吊架上,摆动油缸的另一端与曲柄铰链连接。
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块、减振架以及设置在减振架两侧的销轴,减震架呈倒U型,减震架的通过销轴与吊架铰接,激振器通过减震块固定于减振架的内侧。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夹持臂、左夹板、右夹板、活动夹持臂、夹持控制油缸;固定夹持臂固定于激振器的前侧面上,左夹板固定在固定夹持臂上,活动夹持臂铰接于激振器的前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夹持控制油缸的一端与激振器铰接,另一端与活动夹持臂的后端铰接。
所述起吊连接板上设有连接挖掘机前臂的销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起吊连接板连接挖掘机的前臂连接,起吊连接板在挖掘机前臂液压缸的驱动下,使振动打桩锤绕着挖掘机前臂的轴旋转一定角度;通过在水平面内可作360°旋转的水平回转机构,可以使吊架在平面内也随之发生360°的旋转,使夹持装置夹持的桩在水平面内也可以发生360°的旋转。通过垂直摆动机构带动激振器和减震装置形成摆动,也能使夹持装置夹持的桩在垂直面内可以发生摆动,从而转动相应的角度。这样,可实现桩锤在空间任意位置的操作,且通过控制系统可协调控制各个自由度操作实现复杂的运动,提升操纵功能。桩锤的多自由度旋转和夹持装置结合到一起,使桩锤具备一定角度和范围的抓桩和桩体定位调整能力,从而实现施工中桩锤快速抓桩、快速定位、快速沉桩等功能,有利于提高了施工效率和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也保证施工安全。利用具有的多自由度操作特性,可实现任意角度打斜桩等功能。实现了桩工机械施工的自动化和机械化,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保证施工安全。
夹持装置装在激振器侧面上,可以夹持桩身的任一部位,便于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桩锤对起吊装备高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动打桩锤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平回转机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垂直摆动机构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振动打桩锤装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夹持机构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3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漆包机烘炉炉口接灰装置
- 下一篇:联合调速器部件拆装工作台